環保部網站公布的珠江廣州段水質數據顯示,最近一年(52周)珠江廣州段水質55.8%在類水以下,而廣州市環保局此前稱已穩定達到IV類標準。為何兩者數據打架?廣州市環保局解釋,市環保局發布信息的依據是珠江4個航道的綜合數據,比環保部一個國控點的數據更有代表性。
類水以下過半也叫穩定達類?
此前,廣州市環保局發布消息稱,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穩定達到IV類標準。但南都記者查閱環保部“全國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質自動監測周報”發現,珠江廣州段最近52周(從去年6月21日到今年的6月12日)“劣類”水的有5周,占最近一年52周的9 .6%、“類”水24周,占46.2%、“類”水22周,占42.3%,還有去年的第三十五周出現了一次“類”水。類和劣類水質的總和,占55.8%。“類”水和類水的占比不到一半,為何說穩定達到類標準?
據悉,環保部采用的數據也是來自廣州市環保局國家地表水廣東廣州長洲水質自動監測站。
廣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珠江廣州河段包括珠江前航道、珠江后航道、黃埔河道和珠江西航道,一共80多公里長,不同河段的水質情況也不同。長洲水質自動監測站作為珠江廣州河段水質監測的國控點,不能精確代表整個珠江廣州河段的水質。該負責人表示,廣州市環保局發布的信息依據,是各個河段的綜合數據,更全面,也更有代表性。
劣類水全在今年是否水質反彈
最近52周的水質中,最差的5個劣類水全出現在今年,是否珠江水質整體出現反彈?不久前,廣州市水務局也確認,今年前期獵德涌、石井河等部分河涌的水質出現反彈。
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系主任陳曉宏表示,河涌水質反彈只是個別現象,其中原因非常復雜。5個劣類水全部出現在今年,并不能說明珠江水質整體反彈。因為下半年降水比較少,水質會比上半年要好。南都記者查閱發現,每次出現劣類水之前確實都有降雨,而2010年的水質周報也顯示劣類水主要出現在前15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