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然而,自6月21日涪江上游被松潘一錳礦礦渣污染后,共飲涪江水的多個城市飲用水受到影響。目前,涪江水污染事件已經漸漸平息,但是該事件刺痛了多個城市,更加重視建設城市第二水源。多個城市的第二水源建設方案已經浮出水面。
作為水環境保護領域的知名專家,四川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黃川友曾多次呼吁城市應該建設第二水源,在黃友川看來,第二水源是一座城市的雙保險,建立第二水源刻不容緩。
記者獲悉,綿陽市已決定將位于涪江區吳家鎮的燕兒河水庫建設為第二水源,燕兒河屬岷江水系,與綿陽城區目前唯一的水源涪江分屬于兩大不同水系。
涪江水污染影響百萬人
綿陽市政府7月26日晚發布公告稱,涪江綿陽、江油段水質因上游電解錳廠尾礦渣流入受到污染,呼吁廣大市民近期生活飲用盡量使用瓶裝水、桶裝水等成品水,并正在采取措施消除異常情況。
這一消息通過網絡、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迅速在綿陽城區市民中傳播開來。隨后,綿陽市民紛紛奔向商場、超市、桶裝水供應站,見水就往家里搬,出現了“搶水”現象。綿陽市政府7月29日宣布,中午12點解除警報,表示綿陽城區飲用水水質已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市民可放心使用自來水。
正當綿陽解除涪江水污染警報之時,與綿陽同飲涪江水的遂寧市決定切斷涪江水源,7月29日,遂寧市涪江黃蓮沱入水口關閘封堵工作完成,涪江水已經不能流進渠河。7月31日,四川省遂寧市環境監測站發布監測結果,困擾涪江的錳污染被清除了。最新監測結果顯示,截至8月1日凌晨4時連續26小時的監測,出川斷面水質一直穩定達標。省環保廳表示,至此涪江四川段水質實現全域達標。
至此,涪江水污染事件已經漸漸平息,但是帶給人們的思考與警示遠沒有結束。
多地謀劃建設第二水源
涪江水質污染事件漸漸平息,如何啟用城市第二水源地成了綿陽市民最關注的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綿陽市已決定將屬岷江水系位于涪江區吳家鎮燕兒河水庫建設為第二水源,結束綿陽城區百萬人口,依賴涪江獨一水源的歷史。
作為綿陽市第二水源的燕兒河水庫距離城區15公里,屬于岷江水系。燕兒河水庫大壩最大壩高49.5米,壩頂長428.5米,設計總庫容2.07億立方米。2004年1月18日動工興建,2010年二季度建成投入使用。
而據媒體報道,成都的第二水源擬選在位于崇州的李家巖水庫。水利專家陳渭忠公開表示,應急水源主要用于突發的水污染事故,第二水源則是長期的骨干供水工程,既可以和現有水源互補,也可以在應急時發揮作用。成都現有供水區域集中在都江堰,第二水源能夠降低對都江堰水源的過度依賴,讓城市供水更加有保障。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稱,數年前的松花江污染就迫使哈爾濱下大力氣建設第二水源,目前哈爾濱市第二水源是磨盤山水庫。后來,太湖藍藻泛濫,威脅到無錫的應用水供應,無錫也花大力氣建設了自己的第二水源。
此外,在馬軍看來,我國還需要建立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目前,生態保護方面還存在著結構性的政策缺位,這種狀況使得生態效益及相關的經濟效益在保護者與受益者,破壞者與受害者之間的不公平分配,導致了受益者無償占有生態效益,保護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激勵;破壞者未能承擔破壞生態的責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賠償。
馬軍稱,例如一條河的源頭地區,出于環保的需要,失去了一些經濟發展的機會,就應該得到補償。他認為,還需要強化流域水環境功能管理,建議上下游所在的地方政府通過協商達成保護流域水資源環境的協議,通過行政、經濟等手段,建立起監督和實施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的獎懲機制。當流域上游出境斷面達到水質控制目標時,下游地區對上游地區進行生態補償,而如果出境斷面水質達不到控制目標,上游地區要對下游地區進行賠償。
縱深閱讀“第二水源地建設刻不容緩”“大中型城市都需要建立第二水源,而且是刻不容緩。”四川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教授黃川友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飲用水源有兩種情況的污染不能完全杜絕,一是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水源造成的污染,二是人為對水源造成的污染。建設第二水源可以防患于未然。
“一旦發了水源受到污染的突發情況,我們就可以立即采用第二水源來從容應對。”黃川友表示,從國際上來看一般第二水源的應急期應該在15天以上。
“當前,供水面臨的挑戰和風險要比以前大得多。”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水源受到污染,一座城市應用水供應被切斷,那后果不堪想象。
黃川友給記者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家里平時用的是自來水,但是有一天突然停水了,停水前盛在水桶里的水,就可以在一段時間內起到應急水源的作用。
黃川友表示,第二水源的選擇應該考慮到水量和水質兩個方面。
記者了解到,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區,一些河流、水庫的水量能夠達到第二水源的要求但是水質卻不能達標。
黃川友稱,第二水源的水質指標應達到三類水質及以上。
“如果選定一個水庫作為第二水源,這個水庫及其周邊就要劃分為一類保護區,二類保護區和準保護區”,某位不愿具名的水利工程師表示,在一類保護區內不能有任何的排污口。整個水庫內也不得從事水產養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