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這樣兩組數字值得我們關注:一是截至目前,門樓水庫庫容量僅在2699萬立方米;二是去年高峰供水期市區日供水量已達到22萬立方米,而煙臺最高供水能力為23萬立方米,已達到自來水公司供水能力的臨界點。今年以來降雨稀少,今年會是煙臺“喊渴”的一年嗎?居民用水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開源:建地下水庫、引黃調水
煙臺自古以來水資源短缺,面臨著“先天不足”的嚴峻現實。
煙臺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氣降雨,水資源總量為30億立方米左右,全市人均占有水資源436立方米,僅為全國的五分之一,遠遠低于國際上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資源缺水警戒線,供需不平衡情況嚴重。去年,門樓水庫除險加固于8月份向外泄水,水庫水位降低,每天向市區供水量減少,滿足不了市區供水要求,百姓感受似乎不明顯,“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嘩嘩用水啊!”許多市民這樣說道。
用水未受影響背后是自來水公司和有關部門千方百計地保障措施,市自來水公司在陌堂和套口水廠的外夾河岸邊增打14眼井,并鋪設相應管道,日增供水量至3萬立方米。另外,去年12月,煙臺啟動永福園地下水庫除鐵錳建設項目。門樓水庫除險加固期間,煙臺在永福園地下水庫打了25眼井,因地下井水鐵錳超標,無法直接輸入市政管網,市政府投資6500萬元建設除鐵錳工藝,該工程將于6月底在高峰供水前投入運行,每天可向市區補充供水4.23萬多立方米。屆時,市民將喝上地下水庫的水。
另外,引黃調水即將有“果”。考慮到今春以來,煙臺降水量較少,門樓水庫上游來水量很少,煙臺向上級申請引黃調水,并得到批復同意。引黃調水試運行期間,煙臺將順勢檢查引黃渠道,然后,黃河水進入門樓水庫蓄積。試運行成功后,有關部門將根據煙臺報批的計劃,在固定時間給煙臺送水。
節流:合理調配水源,多多使用中水
今春以來,市區一直沒有大的有效降水過程,各個水源地的水位和水量明顯下降。市自來水公司制定和完善水源調度應急預案。一方面科學合理地分配市區各個區域的水量,均衡市區供水;另一方面,為了增強高峰期間的城市供水調節補充能力,還先期實施了樗嵐山、西炮臺山兩座高位水池建設,且可望在高峰供水期間發揮作用。
“開源的同時,更要節流。”市城管局副局長王永杰這樣認為。近年來,在淡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煙臺積極推廣利用非常規水資源,推動中水設施建設。目前,市區內共有34家企業單位建設了中水設施,實際日回用水量為13967噸,中水回用每年能為煙臺節省500余萬噸的自來水。煙臺還出現了8個中水回用的居民小區。同時,還利用沿海優勢,直接利用海水,日利用量達到8萬多立方米。直接用于海水淡化、發電、養殖和取暖。同時,還確立了套子灣和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兩個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非常規水資源已成為城市供水的重要替代水源。
為更好利用水資源,煙臺還編制了城市節水規劃,制定了近期和遠期節水目標。近年,對市區內桑拿、洗浴等特殊行業及飲料生產用水實行計劃管理,對超計劃用水的單位加收水費。鼓勵賓館、學校、醫院等用水大戶使用中水設施。同時,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要求必須安裝節水器具,節水器具安裝必須達到100%。對于沒安裝節水器具的建設項目,節水管理部門不得辦理用水計劃審批手續,供水部門不予供水。
煙臺供水部門相關領導說,通過開源節流,今年只要不遇上大旱天氣,市區供水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