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湟水河、莊浪河、咸水河等支流先后匯入黃河后,洶涌的母親河在西固河口變得聲勢更加浩大,滾滾向蘭州城奔涌而來。而河口又被稱為蘭州的“西大門”,因此,記者徒步走河尋找排污口的起點就選擇在了河口。按照路線,記者將從西固河口開始一路向東,沿河岸徒步尋訪沿線的河洪道、排污口的排污現狀,直至榆中桑園峽。
【新城鎮新橋附近】垃圾山涌出惡臭污流
5月15日上午,記者一行6人來到西固區河口鄉咸水村,開始首日的徒步走河尋找排污口行動。這里是河口水電站所在地,渾黃的河水咆哮著從閘口洶涌奔瀉。然而,從河口鄉咸水村直至西固區新城鎮的黃河南岸上卻堆滿了垃圾,綿延數公里,形成一道“垃圾走廊”,這些垃圾堆積已有經年,在烈日的曝曬下發出陣陣令人作嘔的惡臭味。
記者從新城新橋折回,想走近這堆垃圾看個究竟,不料,面前是一道染了淡黃色涂料的磚墻,顯得淡雅整潔,然而,臭氣滿園關不住,一走近這道“遮羞墻”,刺鼻的臭氣彌漫在炎熱的空氣中,不禁讓人捂鼻。記者穿過一道小門,映入眼簾的便是成堆的生活垃圾,足有百米長,堆在黃河南岸。垃圾山的一頭便是一座簡陋的旱廁,沒有任何下水管道,直接順著垃圾堆排進黃河。新城鎮新聯村的宋大媽告訴記者,為了美觀,有關部門在馬路一側砌起了一道長長的圍墻,將“垃圾走廊”遮蔽起來。“這里的垃圾都是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已經堆積了好幾年,從去年開始,鎮上要求居民把垃圾倒到馬路上,由垃圾車統一收取,向岸邊倒垃圾的情況才有所緩解。”
而在新城鎮新橋附近的黃河岸邊,在垃圾堆的深處,記者發現一口高2米、寬3米左右的涵洞,洞內淤積著厚厚的黑色淤泥,一股墨綠色的污水不斷從中排出,散發著陣陣讓人掩鼻的惡臭。村民王女士告訴記者,這些污水都是附近的幾個廠子和居民區排放的,污水有時候是綠色的,有時候是紅色的,常年這樣流著。
【新城鎮舊橋東側】彩條布難掩臭水入河
沿新城鎮新橋一路東行,不遠處就是新城鎮舊橋,這一帶的黃河岸邊也是垃圾遍布。記者沿著舊橋旁的一條垃圾鋪就的小道下到黃河岸邊,小道旁垃圾糞便污穢不堪,記者再向東行近百米后,看到一個直徑近兩米粗的管道,管道口被人用彩條布遮蓋起來,但一股黃綠色的污水仍然透過彩條布從中流出,沿著岸上的淺淺溝渠流入黃河,污水流經處,周圍的雜草也顯得枯黃。
記者就此來到不遠處的新城鎮新聯村村委會,村委會姚主任告訴記者,這個以前是馬泉溝的排污管,去年已經被關閉。那么現在管道內正在排放的污水又來自何處呢?“估計是雨水,因為前兩天剛剛降過雨。”姚主任告訴記者,新橋附近的排污口流的也是雨水,因為沿線的民居都安裝了新的下水道,不過采訪中這位村主任卻“不小心”透露,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在整體收集后還是排入了黃河。然而,新聯村村民的說法卻與姚主任并不相同,數位村民告訴記者,雖然舊橋旁的排污管道被彩條布遮蔽,但實際上經常都在排放污水,幾乎沒有中斷過。
【新城鎮園藝村干溝】工業廢水竟直排黃河
在距離新聯村不遠處的園藝村,有一條叫“干溝”的排洪溝,溝內黑色的污水蜿蜒流淌,溝內各種生活垃圾混雜其間,和著渾濁的污水最終流入黃河,并在入口處形成了一個污水沖積扇,墨綠色的湖澤不停地泛著令人作嘔的氣泡,而污水則像墨一樣絲絲縷縷地被東去的黃河水稀釋、沖淡。
園藝村村民張先生告訴記者,干溝的上游聚集著眾多的小工廠,這些工廠的工業污水全部排放進了干溝,而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也由干溝排進黃河。“干溝深得很,(污水)全下黃河了,臟得不得了。”張先生說,盡管居民怨聲載道,但一直不見有關部門前來處理。“根本就沒人管,從去年開始,一直有人在附近的河道內挖沙,蛤蟆灘都快被挖得消失了,也不見有人管。”張先生無奈地說。
【新城鎮馬泉溝】三股廢水“同流合污”
5月16日中午12時許,記者離開“干溝”沿黃河徒步行走近6公里后,來到西固區東川鄉馬泉村,遠遠就聽到109國道下方的排洪溝內發出嘩嘩的流水聲,一股濃烈的臭味在烈日的曝曬下四處漫溢。走近這條排洪溝后記者看到,一大股泛著綠色的污水正沿著排洪溝快速流向不遠處的黃河。沿著排洪溝剛走了幾步,又有一股湍急的污水從公路旁的一棟磚混平房背后的隱蔽管道內竄出,匯入了馬泉溝。
順著馬泉溝污水河向黃河邊走去,沿途景象觸目驚心,記者看到,10來米寬的排洪溝里堆滿了各種垃圾,不時看到散發著嗆人氣味的工業廢料堆放在溝底。而在這條排洪溝的入河口附近,赫然坐落著一處用砂石圍成的污水池,周圍布滿了鐵絲網,污水池的南側有一條排水溝,污水滲進溝內后沿著一根排污管流入馬泉溝,三股污水“同流合污”最終匯入黃河。
周邊居民告訴記者,馬泉溝上游有眾多的小型化工廠,常年向馬泉溝排放工業污水。“馬泉溝里經常還有化工廢水,有時熏得人睜不開眼睛。”一位家住馬泉溝附近的老人說。“上游工廠排放廢水,附近居民亂倒垃圾,簡直臟得沒法說,一到夏天臭氣能把人熏死。”馬泉溝附近一店鋪老板說,盡管這樣的亂象長期存在,相關部門卻一直沒有實際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