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征收環境稅,看起來對企業或個人的負擔增加了,但如果能設計得很好,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升級換代的經濟動力,淘汰落后產能。環境稅怎么才能設計好?這對有關部門是個極大的考驗。
2010年,一份名叫《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邁向低碳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未來》在北京發布。當時,這份報告提到,采取漸進與巧妙的方式向低碳發展轉型是中國最好的選擇。目前,中國利用市場手段來推動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尚處于起步階段。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還缺乏有效的稅收調節手段。這份報告建議,中國可逐漸引入綜合環境稅收體系、排放總量控制及交易系統,確定企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控制排放上的責任。
就在最近,有消息稱國務院正在醞釀推出環境稅,相關部門可能把中國一些相關部門征收的排污費改成稅收。其實關于征收環境稅一事早在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就曾明確指出在“十二五”規劃中會出臺,于是在今年兩會召開之時,環境稅的話題自然也備受關注。
在上個月的中國鋼鐵企業重組發展高峰論壇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就曾表示,中國推出環境稅首先是將排污費改成稅收,也就是將目前對廢氣、廢水包括固體廢物所征費用首先改成稅。其次再逐步提高收費標準,并達到能夠讓企業承受的水平。
而據了解,有關環境稅開征方案現已提交至國務院,或將針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固體廢物以及污水排放等方面收取。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征收環境稅,看起來對企業或個人的負擔增加了,但如果能設計得很好,在優勝劣汰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升級換代的經濟動力,淘汰落后產能。環境稅怎么才能設計好?這對有關部門是個極大的考驗。
醞釀已久
環境稅這一提法最早是出現在英國現代經濟學家、福利經濟學的創始人庇古1920年出版的著作《福利經濟學》。相關資料顯示,環境稅,也稱生態稅、綠色稅,是20世紀末國際稅收學界才興起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被廣泛接受的統一定義。一些發達國家征收的環境稅主要有二氧化硫稅、水污染稅、碳稅、噪音稅、固體廢物稅和垃圾稅等。
早在2007年的時候,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環境保護部就已開始進行環境稅研究,對我國開征環境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提出了環境稅收制度設計方案及配套改革措施。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稱,財政部、稅務總局、環保部已經將環境稅問題列入議事日程。
2010年,環保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三部門表示向國務院提交環境稅開征及試點的請示,湖北、湖南、江西、甘肅四省則有望成為首批開征環境稅的試點地區。負責環境稅方案起草的專家之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教授孫鋼表示,在試點開征階段,環境稅更可能以央地共享稅種的形式開征。
當時就有報道稱,雖然尚未得到有關環境稅開征及試點方案的詳細文本,但有專家表示,環境稅稅制設計方案是充分考慮我國排污企業實際情況和稅收征管實際的,比較務實,且具有前瞻性。也有專家認為,方案中還有些具體細節如稅率水平的確定、征收范圍的確定、環保和稅務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減免稅的設置等,需要進一步考慮。
焦點重重
在征收環境稅一事上,目前關注的焦點非常之多。首先就是稅基問題,這方面,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此前曾公開表示,設計環境稅一個最大的難點是稅基(污染排放量)的確定,這應該由環保部門確定,還是由稅務部門確定,尚無定論。王金南認為,環境稅的出臺不宜急于求成,最好先行進行試點。此外,哪些行業、哪些企業應該納入征收環境稅的范圍內,征收的標準在哪里也成了焦點話題。
拿汽車行業來說,征稅對象應該是汽車制造方,還是購車方?私家車和公務車的標準會不會一視同仁?征稅標準是按汽車排量還是行駛公里數?
有網民表示,環境稅應該在企業身上征收,至少應該汽車制造企業占大部分,用戶占小部分。以稅收來促進汽車企業技術的更新,降低污染。也有人認為,環境稅如果從消費者這里征收會有一定分量,會使得消費者選擇低稅的產品購買。
從目前市場關注的點來看,關于環境稅話題的焦點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誰來制訂標準和征稅的問題,這個執行層面涉及到環保和稅務部門,甚至跟國家發改委也有不少關系;二是征稅對象的確定問題,企業和消費者在承擔責任方面孰輕孰重;三是征稅多少的問題,例如某些對環保不利的行業是不是該課以重稅,但對于我國經濟發展而言,如何在課稅的同時還能保證該行業有一個合理的增長,這中間還涉及到環境稅額度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問題;四是環境稅征收后的使用,針對環保而征收的稅金能否真正、合理、有效地利用到發展低碳環保的事業中去。
質疑不斷
近幾年來關于開征環境稅的話題在媒體上已多次曝光,其中質疑聲浪也此起彼伏。除了對環境稅本身的關注外,還有一部分關于征稅執行力和該稅則對環保貢獻力的問題。
中國最早的國際稅收研究會會員之一、仲禮國際稅收研究所首席專家王仲禮首先對“環境稅”的叫法提出質疑。他認為“環境稅”的叫法不準確,應該叫“環保稅”。王仲禮認為,我國的稅種分類,還有特定目的稅、行為稅等,“環保稅”可以列為特定目的稅類,就是為了環境保護而征的稅。也可以叫“環境污染稅”,屬于對環境污染行為的征稅。
在環境稅征稅與否一事上,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環境壓力很大,環境稅必須要征收,但是需要合理地征收,在總稅收不增加的情況下征收。他指出,目前中國的環境稅負已經很重了,應該先減征與民生有關的稅收,再開征這些與世界節能環保大的發展方向相違背的稅種,調整目前不合理的稅收結構。
未來環境稅征收執行會否到位,也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甚至觀點認為,環境稅可能會像很多新稅種一樣,“雷聲大雨點小”,甚至不一定能最終出臺,以至“胎死腹中”,而一旦出臺,相關監管部門執行的效果如何,都有待考量。開征環境稅需要多種配套改革的推進,稅款征收上來之后要用在實處。否則,環境稅只會淪為籌集資金的小稅種。
環境稅征收后,環境改善的力度有多大,同樣遭到質疑。有環保專家表示,如果只依靠征收環境稅來治理環境污染,顯然是過于理想化了。在肯定環境稅的作用之時,不能過分夸大環境稅的實際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