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防洪、排澇、防災、灌溉、供水配套完善的現代水利體系”;“加強水資源節約,推進水利綜合改革,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湘江流域綜合治理,以重金屬污染治理為重點,實行全流域、全方位、多功能綜合整治,建設美麗繁榮的湘江生態經濟帶”;“切實保護好東江、柘溪、五強溪、江埡等重要水源地,確保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大流域的水環境、水生態安全”;“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有關水利的表述如此之多,這對全省水利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貫徹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對水利部門而言,就是要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特別是抓緊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推進"四化兩型"、實現"兩個加快"和"兩個率先"提供水資源支撐和保障。”12月8日,省水利廳廳長戴軍勇接受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與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要求相比,我省水資源現狀不容樂觀。戴軍勇透露,全省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水患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季節性、區域性缺水和局部水域水質差仍然是影響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突出問題。去年,我省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336億立方米,實際用水量已達到323億立方米,長株潭地區已逼近用水控制紅線指標,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戴軍勇介紹,必須加快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以嚴格的水資源管理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膽探索、實踐“加快建設兩型社會,努力在全國率先走出一條"兩型社會"建設的路子”,進而為全國水利改革提供經驗和示范。
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戴軍勇說,要按照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要求,圍繞建設節水型社會這一目標,嚴格執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區達標率兩項指標績效考核,堅決守住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加快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和水資源考核“四項制度”,形成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政策體系。
全面推進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戴軍勇透露,將按照水利部、省政府批準的《湖南省加快水利改革試點方案》,突出理順涉水事務管理體制,建立適應水循環自然特點,覆蓋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處理等環節的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模式;推進流域管理,構建和完善以流域為單元、以水資源管理為核心的湘江流域管理體制機制;從水功能區管理入手,強化部門合作,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區管理協調機制,強化水資源保護。
加強水生態保護和水環境治理。戴軍勇說,要堅決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把確保水環境、水生態安全作為建設“綠色湖南”的戰略重點,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恢復為主,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保護,切實保護好湖南的青山綠水。突出抓好以洞庭湖、湘江為重點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從根本上改變全省的水環境狀況;抓緊城市水環境、農村水環境整治,加強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濕地的生態建設與保護,實施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大力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促進農村地區生態環境改善。同時,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水價形成機制,促進各行業節約用水、高效用水、合理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