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18日,山西大水網規劃審查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由水利部組織審查的全國省級層面編制的第一個河湖水網連通規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知名水利專家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專家組認為,山西大水網規劃總體上原則可行,該規劃的編制實施,將為我國目前正在開展的河湖水系連通工作起到示范、參考和借鑒作用。山西省副省長郭迎光、水利部規劃司副司長汪安南出席會議并講話,山西省水利廳廳長潘軍峰、總工程師李力、副廳長解放慶出席會議,會議由水規總院院長劉偉平主持。
山西大水網工程是以縱貫山西省南北的黃河北干流和汾河兩條天然河道為主線(兩縱),以建設覆蓋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經濟中心區的十大骨干供水體系(十橫)為骨架,并通過連通工程建設,將黃河、汾河、沁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六大河流及各河流上的大中型水庫連通,形成“兩縱十橫、六河連通,縱貫南北、橫跨東西,多源補給、豐枯調劑,保障應急、促進發展”的山西水資源配置格局。十大骨干供水體系供水區總面積11.5萬平方公里,覆蓋六大盆地、11個中心城市、93個縣(市、區),受益人口2848萬。“大水網”基本建成后,全省年總供水量將達到91億立方米。建設山西大水網,將為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由“水瓶頸”向“水支撐”轉變,為全省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供水保障。
在審查會場,水利專家們就山西大水網建設規劃進行了熱烈而認真的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山西大水網規劃從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科學分析了水資源條件和已建水利工程布局,符合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對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保障能源基地建設、促進山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大水網規劃的指導思想及目標符合山西省情,“兩縱十橫”水網框架總體部局基本合理。專家組建議,要進一步分析全省各供水體系的豐、枯互補情況,做好水資源供需分析工作,補充規劃實施的有關政策措施,研究維持工程良性運行的政策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為,規劃切合山西實際,也符合水利現代化發展需要,是一個新生事物,應給予大力支持。山西大水網建設對增大供水能力,構建人水和諧,改善山西生態環境等有很大好處,應當讓山西先行先試。水利部原總工朱爾明認為,大水網規劃思路非常好,實事求是,不僅考慮了省內的水源配置問題,而且還考慮了外部,值得肯定。水利專家趙銀亮認為,山西大水網工程建設能夠增強水資源調配能力,解決水資源配置問題,協調省內和區域之間的供水需求,可為實現水資源效益最大化發揮積極作用。
郭迎光在致辭中說,“大水網”建設是山西人民密切關注、社會各界熱切期盼的大事。搞好山西大水網規劃是緩解山西水資源供需矛盾迫切需要,是支撐山西轉型跨越發展迫切需要,是扭轉山西生態被動局面迫切需要,是解決山西省民生問題迫切需要,是山西水利發展到現階段所必須,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梳理、吸收專家們提出的意見,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全力推進,力爭早日建成大水網。
水利部規劃司、水利部調水局、水利部規劃總院、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山西省水利廳等有關水利部門負責同志以及特邀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和水利專家參加《規劃》審查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