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草海總氮總磷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69.7%、55.7%。草海部分水質指標已首次接近并優于外海,草海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水葫蘆治污工作效果已初步展現。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祖林昨天下午率四班子領導及相關縣區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觀摩檢查水葫蘆采收、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情況,集中檢驗前一階段工作成效。環境監測部門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在各項綜合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草海部分水質指標已首次接近并優于外海,草海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水葫蘆治污效果已初步展現,草海水生生態狀況正向良性轉變。
昆明滇池水葫蘆治理污染試驗性工程項目是滇池治理進入控制外源性污染和削減內源性污染并重階段的重要舉措之一。按照“科學規劃、合理控養、全收集、全處理、全利用”原則,目前2011年度水葫蘆控養工作已完成,滇池水葫蘆覆蓋水域面積約9.26平方公里,累計生物總量約50萬噸,預留明年種苗后,今年需采收處置水葫蘆生物總量約35萬噸。
仇和、張祖林、李邑飛、楊遠翔等領導及市專家督導組組長李培山等來到西山區明波村水葫蘆采收、處置點,仔細察看正在進行的水葫蘆采收處置情況,詳細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
在集中處置草海片區圈養水葫蘆的明波處置基地,10條專用采收船正在忙碌作業,已長到近1米高的水葫蘆經過采收船有序規模化采收后進入6條生產線資源化利用:總計10萬噸的水葫蘆擠壓渣提供給有機肥廠家作為生產輔料生產有機肥;產生的25萬噸擠出液在處置場地進行預處理后,就近輸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出水指標穩定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從而避免對滇池產生二次污染。這里每天的加工處理規模可達6000噸,將在明年1月15日前完成采收處置工作。而白山灣基地將集中采收、處置外海控養水葫蘆。
滇池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韓亞平在現場告訴大家,今年環境監測部門的水質監測數據顯示,草海水質持續好轉。截至10月31日,總氮總磷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69.7%、55.7%,經過近半年的跟蹤觀測及采樣初步分析,草海水葫蘆圈養未造成生態災難,相反,日前草海水體透明度平均已達1.4米以上,隨著水質透明度的提高,消失了多年的飛燕角甲藻、單角盤星藻、脆桿藻、水綿、鼓藻等50年代滇池清水中才有的藻類優勢物種又在草海水域中重現,草海水生生態狀況正向良性轉變。目前,在各項綜合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草海部分水質指標已首次接近并優于外海,草海綜合整治取得顯著成效,水葫蘆治污工作效果已初步展現。
“水葫蘆控養把不可移動的濕地變成可移動濕地,實際上是濕地面積、功能的拓展。實踐證明,水葫蘆能夠提取水體中的存量污染和外源性增量污染。”仇和要求,按照既定規模,繼續加強水葫蘆的科學管養、及時收集和有效利用,實現處理內源污染物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學化、多樣化和生態化。全面落實水葫蘆圈養及資源化利用“政府+科技+產業+社會”的工作機制,做到試驗、示范、推廣同步推進。嚴格對照水葫蘆圈養、資源化利用的目標、要求和任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各項目標任務按質按量完成。
仇和強調,要培育市場引導力、組織社會參與力、運用法制規范力、發揮黨政推動力,推動包括企事業單位、機關、部隊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積極支持、配合、參與水葫蘆圈養、資源化利用和河道綜合整治工作。要圍繞既定目標抓落實、突出工作重點抓落實、創新體制機制抓落實、嚴格督查考核抓落實、形成工作合力抓落實,學習借鑒其他城市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加強制度創新和環保立法,推動滇池治理走上法制化、長效化軌道。
市紀檢監察機關和市委目督辦、市政府目督辦將對照工作要求,進一步強化督促檢查,嚴格考核獎懲,嚴肅責任追究,切實跟蹤問效。
關于昆明水葫蘆鏈接:
滇池35萬噸水葫蘆將除氮磷700噸
圈養水葫蘆 規范治理滇池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