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在實現綠色亞運目標后,廣州市環保局根據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市委副書記、市長萬慶良和常務副市長蘇澤群的有關指示,12月29日邀請全國及本地權威環保專家團隊召開高規格的大型專題咨詢會,總結廣州“十一五”及亞運環境保障成功經驗,會商“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為強化后亞運環境保護管理和建設,進一步促進“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出謀劃策。
環境空氣質量創下了申亞以來最佳水平
據悉,通過各種途徑參加咨詢的專家團隊,由唐孝炎、郝吉明、傅家謨、魏復盛、李小文等5位院士及環境保護各個領域的其他46位權威專家組成,大部分全程參與了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環境保障工作,既有精深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長期跟蹤研究廣州的環境保護并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環境決策服務,曾為廣州成功制定實施“空氣整治50條”、“新31條”以及《關于加快推進河涌綜合整治和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通告》、《關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等一系列重大環境決策提供堅實的科研基礎。
專家們認為,2004年廣州申亞成功后,就緊密結合“2010年一大變”、舉辦“綠色亞運”和實現“天更藍”的目標,在“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的基礎上,制定實施了8個階段持續推進的空氣污染綜合整治行動計劃,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從2004年的18.5萬噸下降到現在的8.5萬噸以下,降幅超過54%,提前完成“十一五”減排43%的目標,減排幅度分別相當于國家、省平均減幅目標的4.3倍和2.9倍。環境空氣質量創下了2004年申亞成功以來最佳水平,前11個月空氣質量優良率97.6%,比2004年提升13個百分點。
在水環境保障方面,廣州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規和工作方案,對飲用水源保護、工業廢水治理、流域污染整治、污水處理系統建設、河涌綜合整治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開展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整治,中心城區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污水處理率已近90%;連續4年出色完成上級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連續5年成功舉辦橫渡珠江活動,飲用水源地水質實現100%穩定達標。
后亞運廣州
“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
專家們普遍認為,廣州亞運環境保障取得圓滿成功并得到廣大市民的認可,是廣州長期以來特別是申亞以來堅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環境建設的成果。
專家們認為,“十二五”時期是廣州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廣州即將實施的“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站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繼續爭當全國環境保護排頭兵的高度,將環境保護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體現了國家、省、市政府和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規劃抓住把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環境戰略研究、亞運環境質量保障成功經驗,提出了切合廣州實際的規劃目標和指標體系、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以及實施保障措施;規劃注重從宏觀尺度實現環境質量的根本改善,強化區域、流域污染聯防聯控;規劃在環境保護法規標準、工作機制、管理手段、評價方法和技術支撐體系方面進行了創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廣州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將充分吸收專家團隊的意見,以實施“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為依托,以建設生態文明和低碳廣州為引領,繼續推進空氣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更加注重加強和改進管理,深入落實“空氣整治50條”、“新31條”;大力推動區域污染聯防聯治;不斷建立健全空氣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機制;繼續大力推進“退二進三”、“騰籠換鳥”工程,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天更藍”成果;繼續加大力度推進水務工程建設,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更加注重加強和改進管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水更清”成果;繼續推進城市綠化美化工作、著力維護城市良好環境秩序,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城更美”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