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地震、水污染等突發性災害,上海市民不用擔心沒有潔凈的飲用水。為了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后的供水難題,上海擬在“十二五”期間,規劃在全市范圍建應急供水深井。目前,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8所高校建設了10口應急供水深井,全部配置消毒裝置。今后,大型居住社區也將建應急供水深井(采灌井)。
配置水質處理設施
記者昨天在市政府門戶網站搜索后發現,水務和住房保障管理部門現已下發通知,要求在大型居住社區建設應急供水深井(采灌井)。
根據要求,應急供水深井按照采灌兩用井設計,平時作為地面沉降防治設施用于地下水人工回灌,控制地面沉降;應急狀態下可作為應急供水設施對外供水,解決周邊居民和重要設施用水。而日常運行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回揚水,則可用于綠化澆灌用水。
按照水務等部門確定的應急供水深井建設標準,應急供水深井占地面積約20平方米,將與住宅基地內的自來水泵房、物業管理用房或其他市政公用設施等合建。應急狀態下,深井可通過應急供水管道向自來水泵房連續輸水80-120立方米/小時,解決部分居住社區用水問題;也可通過公共取水栓供水,解決周邊居民臨時生活用水問題。同時,深井還將配置除鐵、除錳以及消毒等水質處理設施,確保供水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要普及到大型居住社區
2006年本市已開展“上海市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應急水源地建設可行性調查研究”。目前,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體育學院、第二工業大學、金融學院、海洋大學等8所高校建設了10口應急供水深井,全部配置消毒裝置。
為保障大型居住社區供水安全,相關部門已經明確,原則上所有滿足水文地質條件的大型居住社區均建設1口應急供水深井(采灌井)。近期,結合浦東曹路、浦東三林、寶山顧村等大型居住社區建設,在每個基地內建設1口應急供水深井(采灌井),并與大型居住社區首批住宅項目同步交付。
“事實上,近年來國內頻頻發生大面積停水事件,嚴重影響社會安定。上海浦東、松江、青浦、嘉定、崇明等地區也曾發生水污染事件,水廠被迫停水,造成區域性用水困難。”有關專家指出。
對于已經出現的問題,近年來專家們一直在建議,根據人口數量和社區規劃,在鄉鎮、街道或大型的居民住宅小區,依據人口分布設計規劃,挖掘非工業和生活用地下深井,并配套相關裝置,使之成為清潔的飲用水,作為自然災害或特別緊急情況時的備用水源。
有關突發事件發生后的供水問題,已經引起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市領導已多次要求結合大型居住社區、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新建一批應急供水深井(采灌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