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我是天天看,哪天水質好,我就心情舒暢一整天;哪天水質不好,我就心急如焚。”近日,在接受本報(《江南晚報》)記者采訪時,現年71歲的無錫市“環保衛士”吳壽鑫隨身攜帶著幾本微微發黃的“水日記”。他表示,這兩年無錫的環境工程,尤其是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無錫的水質更是有明顯好轉”。
生態改善運河上鳥類飛來飛去
“通過觀察,我覺得這兩年無錫的水質有了明顯的改善。”吳壽鑫表示,蠡湖的水質改善最為明顯,古運河的整體水質也不錯,為古運河水上游創造了條件。“上周三,我帶著揚名中心小學六(四)班少先隊員至清名橋文化街區,看到水質比以前明顯好轉了。而前幾年帶花園弄小學學生去看時,晚上的水都發黑。”吳壽鑫現在所住的地方,下樓走兩步就是古運河,“平時我有空就過去轉轉,現在運河公園有鳧鷗等鳥類飛來飛去,水環境改善后,生態也發生了變化,景色非常好看。”
據介紹,市政協、市民進市委、市文明辦多次邀請吳壽鑫對無錫河道、太湖的水質作考察。2007年供水危機發生后,他幾次去過貢湖取水口。2008年又參加了長江水進無錫的通水典禮。“目前無錫已形成‘江湖并舉、雙源供水’的供水格局,所以我對無錫的飲用水安全比較有把握。”去年春天,吳壽鑫又跟環保局的監測船再次前往貢湖取水口,當時的水質能見度更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80厘米。“以前測試能見度用鐵坨,現在科學治太,遙感技術可以即時監測。而且取水口周邊的化工廠都一一關閉了,沿太湖1-5公里都有截污工程,養雞場等都搬遷了。”
他說,今年本報和環保局等組織的“綠色千人行活動”,有200多人參加,“大家很是興奮,見到太湖水,一致認為清澈了許多。”
措施得力太湖安全度夏有保障
見證了前兩年太湖安全度夏的吳壽鑫,對今年太湖安全度夏充滿信心。他認為,現在太湖藍藻的打撈有支專業的隊伍,藻水分離站變害為利,并實現了產業化。“以前太湖治理是‘九龍治水、各自為陣’,現在有‘太湖辦’協調治理,并建立‘河長制’,即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直接與某河道水質情況相掛鉤。”如果說技術層面只是創造了可能性,那么無錫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跨部門、跨地區的合作,更是增強了吳壽鑫對今年太湖安全度夏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