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增加容量(湖體水環境)、控制增量(入湖污染)、治理存量(內源污染)”的治理思路,2007年以來水利部門扎實推進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2009年太湖藍藻無論是暴發強度還是暴發時間均較往年明顯減弱。
增加容量:通過望虞河、引江濟太, 3年累計調引長江水56億立方米,向太湖補充長江水28億立方米,通過梅梁湖泵站抽排湖灣劣質水22.3億立方米,促進了湖體流動,增強了湖體環境容量,改善了太湖周邊河網引排格局和湖河生態環境。
控制增量: 2009年通過鼓勵一批廢污水排放大的企業實行節水減排技術改造,形成了年節水能力1.2億立方米,減排 COD1.2萬噸,氨氮966噸,總磷63噸,從源頭減少了污染排放。太湖地區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年均持續下降8%和10%左右。
治理存量:通過將污染嚴重的底泥和高濃度的藍藻藻漿分別從湖底和湖面清除,對太湖起到了“排毒養顏”和“清創祛痘”的效果,切斷了因藍藻大量堆積死亡而導致底泥上翻形成黑水團的生物鏈,三年清除湖底污染底泥近1200萬立方米,直接減少內源污染物有機質3.9萬噸、總氮9500噸和總磷7900噸;打撈藍藻140萬噸,相當于直接從湖內清除700噸氮、140噸磷。
此外水利部門正在實施的走馬塘延伸拓浚工程和即將實施的新溝河、新孟河工程將進一步促進河湖有序引排,改善地區河網排澇條件和水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