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擔著全省20%的人口及27%的GDP
本報訊 (記者許小程 實習生陳一妮)今天是第18個“世界水日”。市水利部門一組數據顯示,泉州水資源僅占全省的8%,卻承擔著全省20%的人口及27%的GDP,是水資源相對貧乏地區。
據統計,我市多年平均水量約為100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1270多立方米,低于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全市70%的水量分布在人口較少、經濟水平較低的山區,而人口密集、經濟較發達地區僅占30%,特別是市區、晉江、石獅、惠安等地的人均水量為205—417立方米,屬于國際公認低于500立方米的缺水嚴重地區。
每年4月到9月是我市降水量、徑流量的集中月份,其間梅雨、臺風雨時間短、來水量大,匯集了全年60%—80%的水量,但由于我市現有的蓄水工程攔蓄調節能力不高,造成大量水資源流失。加上一些工業和生活廢水污水處理設施不夠完善,一部分生產、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內溝河,進一步壓縮可利用的水資源。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市水資源供給壓力日益凸顯,因此提高生活、工業、農業節水意識、節水技術水平就愈顯迫切。為此,市水利部門呼吁全市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共同節約每一滴水。 (新華 制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