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資源總量豐富,年降水量1100至1300毫米,地表水資源量超過1200億立方米。但由于地處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天上的降雨都往地底下流,即便形成了地表徑流,也往往由于江河兩岸是高山,中間是峽谷,取用難度大、成本高。工程性缺水問題成為制約貴州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加快水利事業發展,關系到到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新中國建立以來,貴州始終堅持把水利建設擺在重要戰略位置來抓。1949年底,全省蓄水總庫容僅有2133萬立方米,蓄、引、提各類水利工程總計有效灌溉面積為206.5萬畝(包括浸水田74萬畝),其中保證灌溉面積148萬畝,僅占當時全省稻田面積的12.1%,其余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的“望天田”。經過60年的不懈努力,到2008年底,全省共建成各類水利工程8.9萬余處,建成水庫1971座(不含水電站),總庫容25億方,是新中國成立前的近120倍。全省農業灌溉有效灌溉面積達1481.11萬畝,是新中國成立前的7倍以上。
進入“十一五”,貴州水利建設掀起了新高潮。貴州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確保2009年以前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5畝,2012年以前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圍繞這一目標,貴州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科學思維和系統統籌的辦法推進水利建設。
——在目標統籌上,貴州把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和建成農村人口人均半畝有效灌溉面積作為現階段水利建設最基本的目標。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從2006年到今年上半年,貴州已累計解決了74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今年下半年計劃解決140萬,明后兩年再繼續加大力度,就能基本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在人均半畝有效灌溉面積建設方面,這幾年貴州的工作力度明顯加大,目前已達到人均0.52畝,在實現這一目標后,省委、省政府又明確提出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加快建成農村人口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目前貴州省水利廳已經制定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建設規劃,根據這一規劃,在現有農村人均0.24畝水田灌溉面積的基礎上,通過改擴建和新建灌溉工程,可分別增加農村人均水田灌溉面積0.18畝和0.08畝,實現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的目標。
貴州2008年糧食產量1158萬噸,其中水稻僅400多萬噸,其他的都是玉米、馬鈴薯等雜糧。只要實現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的目標,按全省3000萬農民計算,就有1500萬畝基本口糧田,如果都用來種優質水稻,畝產爭取達到800公斤,水稻產量就可以達1200萬噸,貴州糧食安全就有了保障。這樣就可以有更多的土地用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在資金統籌上,“十一五”初期,貴州建成人均半畝有效灌溉面積和解決城鄉飲水困難問題,需要資金120億元以上。通過資金統籌,目前貴州已落實了資金來源渠道。據了解,國家在“十一五”期間支持貴州實施煙水配套工程的投入達39.5億元;中央每年投入貴州水利建設資金8億元以上,五年就是40億元;五年內省本級財政投入可超過40億元。加上其他資金渠道,就可以保障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和建設人均半畝有效灌溉面積的資金需求。
在資金籌集過程中,貴州明確要求,必須堅持條塊結合,除了中央和省安排的水利資金外,各地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可能加大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切實落實配套資金;同時,省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全省水利建設大局,千方百計增加對水利建設的投入。
在資金使用方面,貴州按照項目的統一規劃,堅持統籌考慮、集中投入、打捆使用,確保水利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益。特別是要分清輕重緩急,優先用于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建設人均半畝基本口糧田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方面。據統計,2006年至2008年中央和省投入全省水利建設的財政資金就達70.4億元,是“十五”期間的1.5倍。
——在工程統籌上,貴州把水利工程建設作為一個大系統,按類別分成水源工程、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其他專項水利工程。對這些工程,以前往往從單個工程的角度考慮得比較多,從發揮工程綜合效益的角度考慮得比較少,而現在貴州更加重視各種水利工程之間的銜接配套,圍繞解決飲水、灌溉等問題進行系統考慮,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利用潛力,使之發揮更大綜合效益。
針對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實際,貴州明確把加大地下水勘察和開發力度作為水源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地下水開發過程中,貴州堅持既積極又審慎的原則,切實摸清地質狀況,科學進行論證,避免在可能產生巖溶塌陷的地方抽用地下水;同時,防止過度抽采,避免造成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
據初步勘查,貴州流量大于20升/秒的地下河1136條,巖溶大泉1700多個,巖溶水分布區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70%。全省地下水資源總量258.68億立方米/年,允許開采量達到138.86億立方米/年,遠遠超過現有的全省總供水量。而目前已開發的地下水只有16.03億立方米/年,僅占允許開采量的11.5%。
貴州地下水資源還有四個特點,一是與北方地區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含水土層中不同,貴州地下水基本上都是以地下河的形式存在,合理開采不會造成地表塌陷。二是補給充足,根據地質工作者對最近20年來全省地下水資源總量的觀測,現在的資源總量比20年前有所增加。三是水質優良,94%的地下水環境質量處于良好以上。四是勘查開采成本較低,去年貴州啟動地下水資源勘查和開發試點工作后,僅花2000萬元就找到了1.3億立方米的水源。同時,全省適宜機井開采和分散開采的地下水資源量加起來超過40億立方米/年。
近年來,貴州在實施“西電東送”工程的過程中,新建了一大批水電站,除了充分發揮這些水電站工程的發電功能外,還充分挖掘其在灌溉、供水等方面的功能。對于一些集中供水工程,在水源有保障的前提下,還兼顧灌溉等方面,提高集約節約用水的水平。特別是在解決水源問題的基礎上,貴州正在積極探索和推廣以管代渠、實施長距離管道送水,按照城市集中供水的方式解決農村供水問題。
據評估,目前貴州水利現代化綜合實現程度為52.6%,在全國排第29位,水資源利用普遍比較粗放、利用率低,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貴州正在按照現代水利的要求,實現從傳統向現代轉變,從水資源的豐富大省發展為水資源利用充分的強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