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龍昆溝又開始發出臭味。
記者日前從海口市水務局獲悉,主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初步方案已經出臺,該市計劃通過截污、清淤、補水三大手段,一年內實現城區水域清澈無異味的目標。
投入巨大效果甚微
近年來,海口投入大量資金,采取了諸多措施對城區水環境進行整治,但是效果并不明顯。一些河溝經過整治后,水質發生改善,但是不久又恢復到整治前的局面,讓人們慨嘆不已。
據介紹,目前海口主城區主要水體水環境質量較差,除南渡江(市內段)以及五源河水質尚好外,其他河溝湖泊水質不容樂觀。其中,龍昆溝、大同溝、西崩潭、美舍河等水體中氨氮等項目超標嚴重,水體在旱季水質惡化嚴重。居住在河溝湖泊邊的居民,時不時就能聞到陣陣惡臭,苦不堪言。
海口市負責人表示,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基礎比較差等方面因素,海口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已經迫在眉睫。
水環境惡化三大原因
為什么海口城區水環境屢治不清?水環境不斷惡化的原因是什么?
海口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污水截留不徹底、河溝湖泊淤積嚴重和市內部分河溝湖泊無補充水源或補水量過小是三大原因。
據介紹,目前海口城區管網存在以下問題:部分老城區原來均為雨水污水合流制管網,完全實現雨污分流難度相當大;部分小區仍然采用雨水污水合流制,污水通過合流管接入市政雨水管網;部分建成區污水管網及泵站尚未建設,導致污水直接流入河溝。
另一方面是淤泥累積嚴重。“兩湖四溝”清淤工作于2006年已完成,但是尚有部分河溝湖泊沒有全面清淤。在雨季,雨水將部分沙土又帶入已完成清淤的河溝湖泊,淤泥問題一直存在。
此外,海口河溝周邊硬化面積越來越大,原屬于河溝部分的濕地面積越來越少,導致部分河溝水環境越來越差。這些河溝只有在雨季降水才能獲得補充,到了旱季又成了納污溝。河溝的水環境遭受嚴重破壞,造成水體自凈能力差的惡果。
水環境整治三部曲
近期,海口市出臺主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初步方案,希望通過截流污水、清淤和引水南渡江,對海口城市水環境進行治理。
目前,海口正在全力推進白沙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二期)、長流污水處理廠、桂林洋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海口市中心區和府城分區污水截流并網工程等污水處理設施項目。這些污水項目的建設,將有效地擴大污水管網覆蓋范圍,從源頭上解決河溝污染問題。
此外,清除湖泊河溝底部常年累積的淤泥。根據初步方案,海口計劃把前期尚未整治的水體河溝(秀英溝、美舍河上游)和河道整治工程一起實施,以減少費用,加快工程進度。另外,為防止河溝淤積現象反彈,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應定期對河溝清淤。
為了解決河溝湖泊的水動力不足、水體流動性差的問題,海口計劃引入南渡江“活水”成為驅動海口河溝“死水”循環流動的動力。同時,通過城區河道疏導與整治、泵站強制的機械循環、潮位差驅動的自然循環等方式,改善海口河網水環境。
據介紹,海口市計劃10月全面啟動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力爭在一年內實現城區水域清澈無異味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