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建設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如何保證每個工程項目的造價合理規范,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作為“政府投資最后一道審核關口”的審計人員,就擔當捂緊納稅人錢袋子的重任。據介紹,出臺審計機關工作點評制,是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加速審計工作轉型,適應合肥加快發展形勢,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實現自身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此前,在傳統的機關工作中,往往偏重提要求、下任務,但對任務的落實情況關注不夠,有的工作有布置無落實,有的落實不夠及時、到位,工作時效和質量沒有保證,機關賞罰依據不明確,干部干好干壞差不多,甚至出現老實人吃虧的現象。現在通過實行機關點評制,在原有的動態化目標管理制度基礎上,形成了一套目標任務的科學引導、動態監控、及時督查、定期反饋、領導點評、問責問效的連貫機制,工作管理進一步量化細化規范化,有力地促進了機關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的全面提升。”
工作機制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帶來了常態的顯著變化。據悉,該局從去年試行工作點評制以來,先后承擔近百個大項目審計,至年底全部完成,實現近年來首次沒有正常項目跨年度審計。與此同時,審計人員去年還對濱湖新區等35個重點建設項目,以及金寨路高架橋等68個大建設已完工項目的工程價款跟蹤審計,并從76.24億元的接審資金中審計核減9.49億元。
現如今,許多施工、監理等單位都有了共識:凡有審計部門進行跟蹤監督的,不能弄虛作假、不能高估冒算。一些施工單位的頭目感嘆:“公家的錢,越來越不好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