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食品科技網2008年8月6日訊 自美國1865年率先提出干燥蛋粉的專利后,蛋品加工技術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蛋品冷凍技術也發明于1890年,經過低溫消毒的液體蛋加工技術于1938年在歐洲就完全具備商品化生產的能力。近幾年,許多新技術,如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膜分離技術、色譜分離技術、酶技術、超微粉碎技術等在國外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目前,我國的蛋品加工技術還比較落后,企業還只是進行部分蛋品加工,大多是生產蛋白粉、蛋黃粉等低附加值產品,經濟效益低。而那些依靠先進技術生產的高附加值蛋品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例如,采用膜分離技術、色譜技術等高新技術方法對雞蛋進行綜合利用和開發,提取雞蛋產品中高附加值天然生物活性產物(蛋黃免疫球蛋白、高活性溶菌酶、蛋黃卵磷脂、高F值寡肽等)。加大資金投入,開發蛋品加工技術,研制高附加值的蛋品,是我國蛋品業今后發展的重要出路。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蛋品生產國,占世界總產量的43%,且蛋品生產成本大大低于其他國家,出口價平均低200美元/噸。2004年,中國蛋類產品的總產量為2723.7萬噸,位于世界第一位,中國蛋類的年人均占有量為320枚,僅次于墨西哥的341枚和日本的330枚而位列第三。但這些產業優勢卻未能轉化為貿易優勢。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蛋類的商品率將會提升,商品蛋市場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 近年來,由于深加工產品具有使用便利、易運輸、易儲存、營養價值高等特點,發達國家的深加工產品占蛋類消費的比重越來越大。如美國2005年深加工產品在蛋類消費中所占據的比重已經達到30%以上,其中,液蛋和凍蛋產品占26%,干蛋產品占2%,非食用蛋占2%,鮮蛋占70%。同期英國蛋類深加工產品消費比重為18%,日本2003年蛋類深加工產品消費比重為20.8%。我國的蛋類深加工產品消費量還不到蛋類消費總量的2%,與英、日、美三國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我國的食品服務行業和加工業正迅速壯大,對深加工產品的需求量會有顯著提高,我國蛋類深加工產品的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