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法制報網2008年6月18日訊 江蘇恒盛化肥有限公司是以生產農用化學肥料為主的國家大型化工企業,始建于1958年。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能源需求量隨之不斷攀升,截至2007年底,恒盛化肥年均消耗50萬噸煤炭、5億多度電量,煤電消耗接近企業總成本的70%,份額十分驚人。為了提高競爭能力、打造競爭優勢,推進跨越發展,恒盛化肥結合企業實際,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在產量大幅提升的同時,保證了產品單耗持續下降,能源、資源利用率持續提高。 2004年,企業投資420萬元新增了尿素工藝冷凝液深度水解裝置和冷凝液回用裝置,每小時可回收軟水65噸,每年可減少尿素及氨氮外排1950噸,減少廢水外排20萬噸,年均增效300多萬元;2005年,企業投資223萬元對合成氨及尿素冷卻水進行了完善化改造,提高了換熱效率,減少了冷卻水的循環量,節約了電能,改變了工藝冷卻回水的流程,減少了水的滲透損失和跑水漏水現象,減少了新鮮水補充量,每小時減少深井水補充量105噸,每小時減少了廢水外排90噸;2006年,企業投入320萬元,對造氣脫硫污水處理系統完善化改造,新增了造氣循環水微渦流除泥器等裝置,每小時減少脫硫新鮮水補充量15噸,每年減少造氣廢水外排12萬噸,年均減少水費支出約50萬元;為了解決除鹽水裝置樹脂再生時大量酸堿廢液外排,污染環境的難題,企業采用了美國的反滲透水處理技術,改造了除鹽水系統,廢除了高消耗、高污染的陰陽離子除鹽水工藝,投產后年均減少酸堿廢水排放量50萬噸,較好地改善了周圍環境,每年可減少排污費支出30萬元。 2001年,企業開始采用膜分離提氫技術,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每小時可回收2噸稀氨水作為生產碳銨的原料,每年可生產碳銨1萬多噸,年均增效500萬元,每小時還可以回收氫氣600立方米,每年可增效700多萬元,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同時,每年減少廢氣外排800萬立方米,環境效益也十分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