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翠仙, 1943年9月生,化學工程/膜分離技術專家,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膜學會理事長,中國膜工業協會特聘專家,《膜科學與技術》雜志編委。長期從事化工分離學科的教學及科研工作,近二十七年來致力于膜材料與膜分離科學研究,陳翠仙教授是我國滲透汽化膜產業技術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首創我國高性能滲透汽化新膜,其中聚離子膜具有原創性。該膜用于乙醇水分離,具有高選擇性和高滲透通量。用于其它醇、酮、酯、烴類有機溶劑脫水,可將水含量降至ppm級,比傳統的恒沸蒸餾節能70%。解決了膜放大制備的技術關鍵及在高濃度有機溶劑中長期使用的化學穩定性問題,突破了難點和應用瓶頸,使這一處于國際前沿的高新技術獨家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應用。建成了我國唯一的滲透汽化膜生產線,生產10多種工業膜產品,開發了10多種膜分離工藝,實現了膜材料—膜制備—膜設備—膜工藝—膜應用的集成式創新,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以優異的性價比在與國外同類產品的競爭中勝出。已在全國推廣應用,建立了30多套工業生產裝置,回收了大量溶劑,節能環保,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減少大量有機污染物排放,具有50~100億元的潛在市場。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滲透物在致密膜內“擴散通道”的概念和擴散分區圖,采用“逾滲理論”、“分形幾何”、 “隨機游動”理論,建立了滲透物在膜內擴散的分形介質模型和反常擴散方程,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建立了國際領先水平的凝膠動力學實驗裝置,首次在線記錄膜孔生長及膜結構演化過程。以凝膠動力學實驗為基礎,研究膜形成過程中所包含的多個非平衡子過程的非線性動力學,揭示了膜微孔結構形成機理,建立成膜過程動力學新模型。首次在膜制備參數與膜結構參數之間建立起相互聯系的橋梁,使分離膜制備從以經驗為主向以科學定量控制為主的方法轉變,加快了分離膜的開發速度。主持及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十五”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等重大項目,北京市重點項目,國家間合作項目,中石油、中石化基金項目等20余項研究課題。獲授權發明專利22項,撰寫專著一部,發表論文200余篇,SCI收錄40余篇。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優秀獎1項。還曾榮獲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