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食品產業網2008年10月13日訊 幾年前,申城菜場的豆腐攤大多是自產自銷的“夫妻老婆店”,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菜場攤主心甘情愿地叫賣起了“清美”品牌豆腐。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了解到,由于采用了全過程安全可控的集約化生產模式,來自南匯的“清美”豆制品逐漸受到市民認可,僅在幾年內就搶占了申城近50%的市場份額,打破了豆制品行業原來由小作坊“包攬天下”的格局。 9月以來,“清美”的豆漿、豆奶、豆腐等日銷售量竟翻了一番。業內專家指出,這一方面是由于奶制品遭遇了危機,另一方面則因為“清美”多年堅持不一樣的生產模式贏得了消費者信任。一些菜場攤主告訴記者,剛加盟“清美”時,平均每天可賣400元,后來“回頭客”越來越多,把一旁的豆腐攤位都甩到了后面,目前一天銷售額可達1000多元。 一年來,“清美”陸續邀請全市上萬名市民參觀了生產車間。市民們發現,這里生產豆制品與小作坊截然不同,在原料、用水、冷鏈等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力求更安全、更好吃。 豆制品的生產加工,用水量十分驚人。據測算,1噸大豆需用水45噸,“清美”平均每天用水就達2000多噸。一般豆制品廠或小作坊使用的是普通自來水,而“清美”投入1000多萬元購置水處理設施,使生產用水全都達到了國家瓶裝水標準,可直接飲用。這樣,生產出來的豆制品不僅更安全,而且風味更醇更香。 到目前為止,“清美”豆制品已達200多種,其中既有傳統的豆腐、豆漿、豆奶、百葉、油面筋、烤麩等,也有素豬耳、素肝片、素魷魚等新奇系列。今年6月,公司還推出了紅棗豆奶、黑豆原漿、大豆原漿、芝麻豆奶等利樂包飲品,結果很快受到白領消費者追捧,現在每天的銷量已達6萬多包。 小豆腐,做出了大文章。今年以來,“清美”每天的大豆加工量已近100噸,每天夜里都有100多輛大貨車送往長三角3000多家超市、2000多家專賣店,其產銷量穩穩居于全國同行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