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網2008年1月18日訊 重大科技專項是浙江省科技計劃的重中之重,涉及浙江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十一五”時期通過26個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預計可攻克2100項關鍵共性技術,開發1900個新產品,完成500項推廣應用示范工程,培養人才9500名以上,專利授權達到3000項以上,其中發明專利1000項,發展壯大700家創新型企業,實現新增產值2600億元,利稅300億元,力爭在若干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獲得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技術、戰略產品和創新型企業,培育和改造提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為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提供科技支持。 經浙江省政府同意,各方案已于2007年12月底正式頒布實施。《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管理(試行)辦法》和《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實行專家咨詢制度管理辦法(試行)》等管理辦法亦已制定下發。其中: 海水淡化與海水綜合利用技術專項 專家組組長:潘德爐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院士、研究員 【專項背景】本專項以解決制約我省沿海及海島地區發展的水資源瓶頸為目標,以創建海水利用產業鏈為主線,在海水淡化和海水綜合利用兩個方面,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開發一批關鍵裝備,形成我省相對完整的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產業鏈,保持我省在海水利用方面特別是海水淡化方面的領先地位,形成海水淡化人才和技術高地。 【核心解讀】本專項主要支持以下幾方面的技術開發,一是海水淡化大規模工程技術的開發,為我國實施大型海水淡化項目,為沿海地區大型工程和區域供水提供技術支撐;二是根據我省海島眾多、對中小型海水淡化裝置需求較大的特點,重點支持各種型式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裝置制備技術的開發,如太陽能、風能與海水淡化耦合的海水淡化裝置,船用及移動式海水淡化裝置;三是支持海水淡化關鍵設備與部件的開發,重點支持全國產化的中小型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的研發、系列反滲透海水淡化膜元件、中型能量回收裝置及高壓泵的開發,形成我省完備的海水淡化產業鏈;四是支持海水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以濃海水利用為突破口,通過以海水為資源進行綜合利用,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發展海洋新興產業;五是支持膜法微污水處理技術的開發,重點支持納濾和超微濾膜元件的開發、各種新型微污染水處理工藝及裝備的開發,改善我省微污染水地區的水質。 農產品(食品)精深加工技術專項 專家組組長:葉興乾浙江大學教授 【專項背景】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初級農產品通過加工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其附加值;農業副產物通過加工利用不但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還可以得到十分有用的各種功能性成分。“農產品精深加工專項”以充分發揮我省制度創新、市場導向、民資豐厚等方面的優勢,加大投入,突出特色,集聚人才,解決制約我省農產品高效利用急需解決的共性關鍵技術,構筑符合市場機制的產業化通道和技術平臺,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的農產品加工業,拓展農產品加工新產業,實現以技術的跨躍式突破推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核心解讀】本專項圍繞構建農產品加工技術升級、精深加工產品研制、農產品貯藏保鮮流通技術、加工設備研發等農產品加工產業科技鏈,重點開展高效分離提取技術、酶工程技術、現代發酵工程技術、食品工程基因技術與重組微生物發酵技術、現代食品殺菌技術、現代農產品加工裝備及集成創新技術、農產品貯運保鮮與流通技術,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以農產品加工專業科技園(基地)和科技企業為載體,以大宗特色優勢農產品增值加工和產業提升為重點,以發酵工程及其產業、保健功能成分和藥用輔料及林特制品為新的增長點,以現代農產品精深加工關鍵裝備研發為突破口,推進畜產、水產、果蔬、林產、糧油大宗特產5個領域的科技產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