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博銳管理在線2007年8月28日訊 5月開始的夏天也是太湖進入藍藻爆發的月份,這樣的情景已有好幾年頭,這個時候去無錫太湖邊游玩便能看到此觸目驚心的一幕。作為民用水處理行業早在2000年就開始關注這一事件,因為關注民生的健康飲水問題是民用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根本,2002年召開的第一屆中國城鎮居民健康飲水示范研討會就選址在無錫召開,并就無錫藍藻水污染為一個標題討論,然而當時藍藻的爆發還遠沒讓民眾關注到飲水問題,其反響自然如石子入湖微起漣漪而已。 時至2007年,太湖藍藻爆發事件讓無錫城鎮居民對健康飲水的關注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我們通過大小媒體在這一階段的集中報道可見一斑: 《江蘇無錫自來水遭污染市民搶購純凈水》(新華網);《江蘇無錫向周邊訂購瓶裝水保證居民用水》(揚子晚報);《無錫市民望水興嘆:水的臭味熏哭了孩子》(新京報);《無錫遭遇飲用水危機部分高校停課》(中國青年報)…… 各大超市、賣場均加強備貨。無錫百業超市6000箱;無錫聯華中百從南京、上海、蘇州等地組織15000箱(550毫升裝)已在運輸途中,家用裝1.5升和4升裝的700箱,另有30000箱已落實;家樂福29日夜里就進了2000箱,到上海進了3000箱;天惠超市已組織調動30000箱;歐尚明天將進6000箱;麥德龍今晚到貨6000箱,明天計劃組織20000箱;易初愛蓮三店今晚到10000箱,明天預計到5000箱;誠隆超市今晚到2000箱,明天還會陸續到貨…… 到處是桶裝水與瓶裝水熱銷的新聞與圖片報道,桶裝水與瓶裝水行業雖然競爭空前激烈,已有許多企業熬不住競爭撤退出來,但這一幕的出現又讓人看到了該行業的前景斐然。 某品牌的社區投幣型直飲水站排起長龍,在等待買直飲水;江蘇新聞頻道報道無錫部分市民開始在社區內公開自打井,用于取水飲用…… 做為民用水處理行業的直飲水機在歷經多年的艱難經營,卻在市場高調需求時低調無為,只有部分廠家耐不住寂寞,紛紛前來搶占市場,但相比桶裝水的“旺市”多少顯得形單影只或散兵游勇,喊了多年的直飲水機替代桶裝水,革桶裝水的命卻也在大好時機下只是紙上談兵而淪為大口號。 太湖是沿邊城市水廠的水源點,在藍藻爆發時節,無錫便是首當其害的一個城市。藍藻表面看形似綠油漆,味極腥臭,受其污染的水不僅無法直接飲用,燒飯、洗手、洗澡都不堪忍受。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副局長朱威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太湖中肆虐的藍藻,主要包括銅綠微囊藻和魚腥藻兩種。這兩種藍藻所產生的藻毒素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也是引發肝癌的重要誘因之一。藍藻含量過高是否會對人體有影響,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從現有的實驗結果來看,藍藻分泌的藻毒素對肝、脾都有一定的影響,其與消毒劑漂白粉的反應生成物三鹵甲烷(THMs)更是公認的致肝癌物質。在這次應急處理過程中所添加的高錳酸鉀也屬于強氧化劑,如果不能在后續處理中將其清除,有導致皮膚燒傷、內臟水腫衰竭的危險。淡水水體中的藍藻毒素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地經常發生藍藻毒素中毒事件。(摘自《財經》雜志總187期《無錫“臭水門”》) 這樣的情景又讓人想到了前年的廣東鎘污染事件,事后其環保部門甘主任在一次新聞會上提到曾設想調集大型反滲透設備來處理居民用水,但因工程浩大不可想象,而在理想中破滅,還有更前的吉化事件,許多水處理行業人士紛紛幫助親友購買民用反滲透設備……這些事件雖說偶然性發生,但水環境惡化所帶來的居民飲水健康問題,早已經開始探討,而處理這種嚴重水污染事件,成熟的膜處理法應該得到廣泛重視和引導消費,不然消費者只有通過自己摸索尋找,又可能帶來不懂行的失措,此次的藍藻事件,其實每年都有發生,只不過都不如今年的兇猛與聚焦,雖說國內民用水處理產品經歷了多年的磨練,也有部分廠家或經銷機構趁此熱銷一把,但相對國內這個行業的整體萎靡與為居民提供健康飲水的宗旨宏愿與目前整個市場需求現狀的發展不相對稱,不然怎會出現哄搶瓶裝水或自打井的現象。該行業在國內已逐漸成熟的技術與產品與國外早已成熟的消費市場相比,是什么障礙著該行業的大踏步前進,話題太大,這里只能是先從藍藻事件自省吾身找原因。 “大環境”失聲“小角色”投石也不驚讕 相對前兩年的民用直飲水產品的陌生與冷淡,今年的無錫或其他市場應該還是有所斬獲的一年,但隨著水環境的惡化,民用水處理產品應有的市場需求地位還是緩緩半掩著臉,水環境惡化雖說有國家在宏觀控制與治理污染源,但市場一端的作用不該消失,這從國外該行業產品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與市場的成熟可見一斑,解決居民健康飲水也需政府與市場兩端用力,才是必然的趨勢與辦法。 然而國內該行業在大需求的市場環境下卻聲音微孱,不見有“領袖”者走上前臺說話與引導,平日里有些所謂的專家除了給企業代言錚錚的言辭在需要的正確引導時缺位了,至此我們也要環視一下該行業的發言人,平日里組織行業內企業開會與頒發某某“標準”的組織或協會又哪去了?難道研討會與標準就是在關起門來自己說給自己聽嗎!非然!其實我們細心去觀察該行業還真沒有一個標準的權威組織,也沒有所謂的 “領袖”企業。雖說水污染事件下,哄哄然的起噪的企業不少,但都是你說你理,他說他論,如麻將館,從這也鑒別出那些所謂的“組織或權威”的偽劣性。 企業是都看著市場需求旺熱,但搶站到一定位置上又進不去,多急人啊!還許多人在市場外面互相起哄,制造各種聲音,吆喝的沒賺著便宜,跑腿的暗中卻贏下斧子錢,消費者卻依然不明白不買帳。 這真是小角色眾多,自顧自利,方向不一致,雖人多勢眾但口雜喑喑如炸開了鍋的大廳,即使你嗓門再大也無法從這些嘈雜的聲音里獨立出來,你也根本聽不清你這個行業里的人在講什么,所以每個進來的企業說了很多,外圍的觀眾還是聽不到在說什么,這種互相抵消的傳播即使時日再長也無法讓行業真正走上成長的軌道。 大音希聲,我們需要能統領整個行業的組織出現,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組織,我們需要他在這些嘈雜的聲外制止而有秩序的引導企業與消費者,尤其在這種水污染事件背后最需要關愛的消費者,需要他嚴謹、負責而權威的聲音,另外行業內領袖企業的誕生與一言九鼎的負責態度更是激起需求市場千層浪的巨石。 急功近利焉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在全球水環境惡化的前提下,尤其近來日益曝光的水污染事件中,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民用水處理行業的發展,但許多投身其中的人士多數淹沒在了沉默之中。這看似簡單的水處理產品,其實有太多的事要去做去盡責,這和許多原本只想著進來“發財”的投資者多少有些心理沖突,而本身進入這個還算新行業的資本都不大,發現做品牌的收益需要逾越諸多的溝坎在短期內無法套現,便也失去了做實與做透的信心與想法。 既是民用健康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