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食品科技網2007年5月16日訊 新的飲用水強制性國家標準日前發布并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規定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市民飲水將會越來越安全。但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天氣變熱,廣州街頭備受青睞的投幣飲水機卻為市民飲水埋下諸多隱患。 在廣州,這種“投入1元硬幣就可接5公升水”的售水機并不少見,市民稱之為“自助水站”。一位售水機加盟者說,平時每天只有二三十元的銷售額,一到夏季就翻了幾倍,有時可達到150元。 事實上,在低廉的價格和“高科技”處理的吸引下,很少有人質疑“自助水站”的水質是否安全,而到目前為止,無論是飲水衛生還是計量標準,都沒有一個政府部門對這種投幣式售水機進行日常監管,只是由經銷商采取自律式的“定期送檢”。看上去白花花的水,真的能讓人喝得放心嗎? 【現狀】逾千“自助水站”遍布羊城 從今年4月起,家住天河的陳先生就不再購買桶裝水,而是拿桶到投幣飲水機裝水。他說,只要投入1元硬幣,就可以接5公升直飲水,比同容量的桶裝純凈水便宜了一半多。 目前廣州的“自助水站”已發展到一千余家,在很多街道和社區都能見到。記者觀察發現,幾乎每臺飲水機上都貼著這樣的制水流程圖:原水→活性炭過濾器→1微米保安過濾器→后置優置→反滲透膜過濾器→活氧殺菌器→納米晶體過濾器。有市民表示,盡管機器里的水是普通自來水,但是經過了這樣7道程序的過濾后,水質應該沒問題了。 記者在怡樂村看到,這里的飲水機安裝在路旁,由于水淋日曬外表已略顯陳舊,有的部位還出現了銹跡。盡管如此,前來投幣取水的市民仍然不少,短短十多分鐘就有3位阿姨光顧。 【質疑】 1 周邊環境太惡劣 幾乎每臺機上都貼著這樣的標語:衛生部認證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同時還有“要保持周邊環境清潔,切莫用手觸摸出水口”等建議。 記者觀察了石牌村、五羊新城、上下九等地方的“自助水站”后發現,盡管大部分機臺都比較清潔,但其周邊的環境卻不容樂觀。比如石牌村的一家“自助水站”,距離排水渠不到一米。并且由于飲水機后面就是超市,前面是一排快餐店,周邊的廢水和垃圾往往招引來不少蒼蠅蚊蟲。機器的出水口完全是裸露的,很難保證沒有人“用手觸摸”。因此有人質疑,單從表面上很難看得出水的質量問題,但周邊惡劣的環境很難讓居民放心飲用。 記者也看到了每臺飲水機上都貼著“合格證書”,但卻沒有明確的日期。有人質疑,這樣的“證書”說明不了問題,消費者無法見到最新的檢驗報告,所謂的“質量保障”不過是商家自我標榜罷了。 【質疑】 2 是否送檢純屬自愿 為弄清“自助水站”的水質問題,記者采訪了市食安辦專家,他們認為目前投幣取水這種經銷方式確實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飲水的生產環境不符合要求。按照國家規定,食品的生產環境要符合一定標準,“自助水站”的周邊環境質量顯然不能保障飲水的安全性。 其次,按國家規定,食品產品必須通過權威檢驗合格后才能銷售,而“自助水站”出水的檢驗環節是由經銷商自己完成,完全靠自律的經銷方式,消費者缺乏權威依據判斷,水中是否含有毒素、重金屬殘留物等,消費者也無從得知。 第三,“自助水站”生產的水沒有經過消毒的包裝物,消費者只能使用未經消毒的容器裝水。對于商品而言,沒有包裝只能是半成品,這等于把部分原本該由商家承擔的責任推給了消費者,假如消費者因為飲用這種水而危及自身健康,改由誰來負責? 【質疑】 3 市場準入門檻過低 在采訪過程中,一些社區的負責人表示,這些“自助水站”都是一些民營企業,“公司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說明該公司是合法的,并且活凈水的水質也有保證。”加盟者和社區簽訂協議后就可以安裝了。“我們把直飲水機定位為便民設施而準其進社區經營。” 記者隨后以加盟者的身份聯系了廣州“一×露”投幣飲水機公司,該公司的陳經理告訴記者,加盟的條件很簡單,只要一次性交兩萬多元的加盟費后,公司就會提供“一張水質檢驗報告”和其他相關設備,經過兩天的培訓后就可上崗。此外,安裝機器時不需要跟政府部門打交道,“直接向社區或者附近店鋪交一定數額的地租就行了。” 據一些經銷商反映,“自助水站”的加盟者如果想方便進駐小區,還可以采取一些針對該小區居民的優惠便利政策,“這樣就可以輕松避開水市場經營的準入程序或者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管,譬如衛生部門的嚴格監督和抽查。”對于這樣的準入程序,一些主要經營純凈水的公司表示“自助水站”只經社區準入太過簡單。 【質疑】 4 監管處“真空”狀態 “一×露”投幣飲水機公司的陳經理告訴記者,加盟“自助水站”很安全,不必擔心政府部門的抽查。當問及如何保證飲水質量時,陳經理表示,機器內的過濾芯片每兩三個月換一次芯片就沒問題了,不需要定期送到衛生所檢測(除非自愿)。如果政府部門來查,就出示公司提供的“那張檢驗報告”就可過關。“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部門來查過,你大可放心經營”。 記者就此與市供水公司取得聯系,一位負責人表示,“自助水站”的經營方式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不屬于城市供水系統,而且他們一般是直接與社區和居民聯系,從社區接取自來水“生產”直飲水,因此不屬于供水公司監管。而且這種用來經營的自來水,目前也是按照居民生活用水收費,供水公司目前正在對此展開調查。 既然涉及“生產”飲用水,質監部門是否監管呢,市質監局表示,目前國家還未制定相應的法規,因此還未納入監管范圍。而且,“投幣1元獲得5公升水”涉及到計量器具問題,質監部門目前也沒有對此展開監管,是否準確也無從查證。而市衛生監督所的答復更是令人驚訝——“目前還未受理過任何‘自助水站’的水樣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