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財經報2007年12月24日訊 近日,浙江新建紡織有限公司的堿減量廢水膜法集成處理回收技術研發取得成功。使用該技術后,企業經處理后的堿減量廢水中的COD濃度比原來降低了70%,下一步該技術將在全市各印染企業中進行推廣。企業是追求經濟效益的,然而實施這項技術研究,企業要花費研究成本,項目體現的卻大部分是社會效益。當初如果沒有財政出資對這一研究項目進行50萬元的資助,浙江新建紡織有限公司就不會開展這項試點。現在通過試點,企業不僅掌握了這一技術,而且還發現廢水在回收利用后又可以應用于油漆、絕緣材料等領域,實現變廢為寶。浙江新建紡織有限公司的副總潘培堂說“廢水回收再生的資源每噸可以賣到1000多塊錢,我們企業算了一筆賬,剔除治理成本后還可略有盈余。” 這項技術由于是財政出資的,今后的技術成果將無償向其他企業公開。而解決這一難題對紹興這個印染大市的節能減排工作來說意義重大。而從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上看,又真正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的目標。 為確保紹興完成 “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削減15.1%、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削減15.0%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讓紹興的水更綠,天更藍,紹興財政針對由于“市場失靈”導致的企業節能減排動力不足等問題,及時出臺了多項舉措,切實推進了節能減排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