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府2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浙江已在全國率先實現縣以上(包括縣)城市都有污水處理廠,率先建成省、市、縣三級聯網、全天候實時監控的環境監測網絡,并率先完成覆蓋每個縣的縣級環境生態功能區規劃。
近年來,奔馳在經濟快速增長通道上的浙江曾因過度透支環境等資源性要素,陷入"難以為繼"的尷尬,來自社會各界空前的環保壓力倒逼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反思以往的發展模式。
據了解,在2004年召開的全省環境污染整治工作會議上,浙江省果斷實施"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目的是通過三年的努力,徹底整治該省8大水系、11個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的污染問題,并進一步加強污水處理廠等環保基礎工作。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三年來,浙江環保基礎性工作大步向前。截至目前,浙江已在全國率先實現縣以上城市都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總計達600萬噸。8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160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運行,1452家納入國家環境統計范圍的重點排污單位已基本完成在線監控裝置的建設和改造任務,省、市、縣三級聯網、全天候實時監控的監測網絡已基本形成。此外,浙江還率先在全國完成縣級環境生態功能區規劃,從規劃的源頭嚴把項目準入關。
浙江省環保局新聞發言人陳茜在2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上說:"三年來,浙江省環保局、省監察廳等9個省級部門每月赴環境監管區督促指導整治工作,推動整治進度,到目前,全省11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和5個準重點監管區已全部實現了達標摘帽。"
據了解,近年來,浙江不惜用真金白銀來還欠下的環境債。浙江省財政四年來共投入339億元,為環境整治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2004年以來,浙江共有2419家企業被關停并轉。
陳茜說:"經過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全省水環境質量已實現轉折性改善,但這不是一個終點,只是一個新起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