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會昨在渝召開,重慶庫區污水處理獲中央十年補貼

長壽污水處理廠的工人正在作業中(資料圖片) 記者 張質 攝 藍天、碧水、綠地將更多地融入市民生活——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會昨日在我市召開,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說,今后5年,我市將再投入500億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循環經濟。 污水處理率將達九成以上 “10年前,重慶所有污水都是直排長江,基本沒有處理。”黃奇帆說,目前我市的城市污水處理率已超過65%,高于全國平均值,達到東部發達省份水平。預計到2010年,我市污水處理率將提高到90%以上。 黃奇帆說,直轄10年來,我市累計投入500億元實施了碧水、藍天、綠地、寧靜“四大行動”,著重加強庫區水環境保護和主城區大氣污染防治。目前,全市已搬遷改造39戶污染企業,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斷面水質穩定在Ⅲ類標準以上,其中滿足Ⅱ類可飲用水質斷面達九成以上。 他表示,今后5年我市將在生態環保上再投入500億元,以節能減排降耗為重點,加快技術改造,優化產業結構布局,重點抓好長壽化工園區、重慶電廠、重鋼集團等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企業建設,促進全市循環經濟體系形成。 污水處理獲國家十年補貼 我市庫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一直遭遇資金瓶頸,缺口達3億多元。現在這個難題被破解了,國家決定“用10年時間創造一個新機制”。 黃奇帆說,這個新機制就是——今年中央財政對我市庫區城市污水處理補貼3億多元,以后逐年遞減,10年后將“斷奶”;在這10年里,我市需逐步提高污水處理費。 事實上,我市城市污水處理早就得益于機制體制的創新。黃奇帆透露,2003年,庫區20多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就因資金問題而多數中途停工。市政府迅速決定由市水務集團實施資本運作,才使得這些污水處理廠在三峽二期蓄水前如期竣工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