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脊翎鳥在凈化處理過的清水中洗澡 紀海鷹攝
野鴨戲碧水,白鷺上青天;蘆葦隨風擺,睡蓮半開顏。這幅畫面,不在風景區,而在化工區。上海化學工業區東側,一大片人工濕地悄然“長”出,引來不少翠鳥、白鷺、野鴨做客。
洼池密布層層凈化廢水
建造人工濕地,是上海化工區發展循環經濟的大膽嘗試。過去,化工區的工業廢水經廢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后,排入深海。今后,大部分工業廢水將從廢水處理廠流向濕地,在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聯合作用下再次凈化,流回園區,循環利用于工業流程。按預想,濕地廢水凈化工程每天能處理2.5萬噸廢水,處理后的水能養魚、澆花、喂畜。 濕地共33公頃,呈“L”形。40多個大小不一的池子分布其中,各有用處。有的收集廢水,有的種植多類水生植物,降解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廢水依次流過水池,污染程度逐層降低,完成“濕地凈化之旅”后,水質能達國家地表水四類標準。
植物混搭配制去污妙方
濕地深處,大片蘆葦,高高低低,隨風起落。“水生植物不能隨便種,種什么、怎么種,都有講究。”濕地管理員小李說。
很多池子內,都種了蘆葦、水蔥、寬葉香蒲4種植物,有的池子蘆葦多,有的水蔥多,有的平衡搭配、穿插種植。“這些植物都能吸附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不同植物的功效不同,混合搭配,能有效凈化廢水。”
濕地末端,顏色漸多。淡粉的睡蓮、黃色的美人蕉、翠綠的池杉、藍紫的紫穗槐,或臥水中央,或繞水而立,為水景增色不少。
鳥禽嬉戲共筑生態樂園
在濕地里安靜地移步,不一會,便看到幾只野鴨浮起,在水中打著轉兒。突然,一個猛子扎進去,又冒出來,張開翅膀拍打水面。又一會,翠鳥盤旋而下,在水面疾飛,一眨眼,輕輕落在葦稈上。稍微聽到一些聲響,它們就迅速躲了起來。
化工區濕地建成沒多久,就吸引了不少鳥禽。清晨和黃昏是濕地最美的時刻,成群的野鴨在水中嬉戲,云雀、白脊翎鳥來回穿梭,白鷺偶爾也來“湊熱鬧”。國慶節期間,就有幾十只白鷺結伴飛到濕地棲息。也許有一天,化工區濕地會成為候鳥南來北往的中轉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