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冬春農田水利基礎建設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在北京分會場,副市長牛有成出席會議,并部署了北京市今冬明春郊區水務建設工作。
今冬明春,北京市將結合都市型現代農業布局,繼續發展農業利用再生水,建設高標準節水灌溉工程10萬畝,再建農業利用再生水灌區10萬畝,使郊區農業利用再生水面積達到50余萬畝,年利用再生水提高到2.5億立方米。同時,加大新城水環境利用再生水的力度,密云、懷柔、平谷等膜技術污水處理廠的出水,要盡可能地利用到周邊的河道里,作為河道景觀用水,并為沿線利用提供水源。本市目前山區雨洪蓄滯調節能力達85%,但平原地區2000余個行政村還有大量坑塘、舊磚窯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郊區還有很多河道、溝渠干枯,雨水利用還有很大空間。為此,本市將繼續實施平原地區“一村一蓄”雨洪利用工程,在有條件的村莊,修建雨水利用工程。
平原“一村一蓄”工程以溝通水系,清除垃圾,蓄清截污等生態手法為主,實現既能蓄水又可保護生態環境。今冬明春,在平原地區2000余個行政村,利用沙石坑、老河套、低洼地,實現“一村一蓄”的集雨模式。
按工作部署,北京市將繼續加大山區水資源保護力度,山區要以保護水資源為中心,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七個山區縣要完成26條清潔小流域治理,涉及80余個村,320平方公里。同時根據重要地表水源地規劃,對密云、懷柔、官廳水庫及張坊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的60個村莊的污水進行治理。
今冬明春,市有關部門將與通州區、大興區共同啟動南郊水網工程,把北運河水“西引西送”,實現北運河、涼水河、通惠河、鳳港河、新鳳河等5條河與通惠、東風、勝利等10條渠互連互通。
目前,北京市農民安全飲水取得階段性成果,到去年底全市飲水安全達標率達到76%,水質不達標和山區飲水困難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今年,北京市將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明年全市將解決剩余的70余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全部完成農村改水的任務。
(責任編輯:耿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