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西省湖口縣農村,隨處可見“人與水和諧共處”的景象:村前流淌著潺潺小溪,池塘清澈,已除險加固的水庫碧波蕩漾,魚兒歡快暢游……如今,在湖口縣像這樣的農村水利工程隨處可見,成為鑲嵌在該縣農村的一道道亮麗風景線。據統計,目前該縣蓄水灌溉灌區保證率從過去的50%提高到70%以上,提水灌區保證率由30%提高到65%以上,新增灌溉面積3.57萬畝,成為全省水利建設先進縣。
瀕江(長江)臨湖(鄱陽湖)的湖口縣是典型的易澇易旱濱湖丘陵地區,境內湖泊港汊密布。多年來,國家對長江干堤實行整治并對鄱陽湖進行治理,消除了大江大湖對湖口縣造成的澇旱災害威脅。但是,一些小水利工程隱患多、蓄水差、防洪抗旱能力弱的問題仍舊突出。近年來,該縣根據“人與水和諧共處”的治水思路,把水利建設重點轉移到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池塘排污清淤等項目上來,并把治水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形成了大力進行小水利建設的濃厚氛圍。
按照“農民主體、政府引導、項目幫扶”的原則,該縣積極引導農民參與農村水利建設。縣財政每年拿出200萬元資金對農村水利建設實行“民辦公助”、“以獎代補”。同時,創新水利管理機制,對小(一)型以下的水利工程實行拍賣、租賃、承包等形式盤活小型水利資產,實行“以水養水”,形成滾動發展。該縣還連續3年每年投入8000萬元,投工投勞6萬個,提前兩年完成32座小(二)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開展小水利建設,不僅提高了防洪抗災能力,確保了7萬多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還有效改善了8萬余畝良田的灌溉條件,給庫區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池塘清淤是老百姓最盼望解決的水利工程建設之一。近年來,由于農民外出打工和勞動力轉移,農村池塘淤塞嚴重,蓄水量銳減,防汛抗旱能力減弱,稍有旱情,便出現人畜飲水困難。對此,縣財政每年拿出50萬元,按每畝水面獎勵1000元的標準,對池塘清淤進行獎勵;同時組織專業挖泥隊機械化作業,全縣共清理池塘淤泥1200萬余方,相當于新建了一座中型水庫,為3萬群眾解決了用水困難,改善灌溉面積2萬余畝,且為當地百姓創造了一個人與水和諧共處的優美環境。(許先慶 王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