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水利部網2007年10月11日訊 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公司地處黃海之濱,具有74年的發展歷史,共有煉油生產裝置50套,化工生產裝置8套,生產的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苯類、聚丙烯、細旦纖維等石化產品在國內外用戶中享有良好聲譽。 石化公司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非常重視水資源節約工作,通過樹立全新理念、完善運行機制、利用先進技術、細化日常管理等手段,使煉油噸油耗水等指標保持較好的水平,與2001年相比,加工每噸原油耗水從0.92 噸下降到0.5噸,相當于少耗新鮮水543萬噸/年,實現節水價值量1911萬元,用水單耗水平在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 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石化公司除了抓好自來水的節約工作以外,還引進先進技術,投入資金1億多元,開發利用非常規水資源。幾年來,石化公司生產能力逐年提高,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煉油企業,但消耗自來水的量卻在逐年下降,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注重了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深度開發再生水資源,替代淡水。2005年,石化公司利用市政府敷設的中水專用管線,投資4870萬元,將春柳河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污水引進廠內,采用生化過濾和膜分離技術對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制造生產工藝要的淡水。污水經過BSFFR淹沒式生化反應、快速混合絮凝、DAF/MMF氣浮濾池處理技術,然后采用超濾和反滲透工藝,經處理后達到煉油生產裝置循環水補充水標準(循環水場補水)和一級除鹽水標準(鍋爐發汽用水)。2006年3月投入使用以來,已產鍋爐除鹽水164萬噸,循環水場補水24萬噸。 利用海水淡化技術,開辟新水源,從根本上降低新鮮水消耗。2003年,石化公司投資4200萬元,其中市水務局給予政策補貼538萬元,建成了日產5000噸淡水的海水淡化裝置。該工程采用先進的預處理過濾和三級反滲透膜分離技術,海水經過電解次氯酸鈉殺菌、直流凝聚、雙濾料過濾、活性炭過濾、還原劑和阻垢劑等工藝預處理,再經過三級反滲透膜,可以將海水的含鹽量由28 000~34 000μg/g脫至300~500μg/g,脫鹽率達99.2%以上,產品水達到一級除鹽水標準(供該公司四催化裝置鍋爐發汽用水),該裝置正常運行以來,累計生產除鹽水543萬噸。 2006年,石化公司投資1000萬元,采用國產低溫多效蒸發技術,建成了日產500噸淡水的海水淡化裝置,該項目的實施,為我國研發自主的海水淡化技術,優化海水淡化產業起到關鍵作用。 充分利用海水資源冷卻介質,降低循環水消耗。為了節約循環水,石化公司建立了2套海水冷卻系統冷卻介質。現有兩座海水泵房,一沉箱和二沉箱總供水能力為35520 m3/h。海水主要用于煉油裝置油品冷卻、電廠及裝置凝汽機冷卻、裝置區和罐區消防等,供水壓力0.35~0.40 Mpa,有效地替代了循環水,運行成本僅為循環水的三分之一,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市水務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石化公司持續開展節水管理和技術創新工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大連市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實現了水資源低投入、高利用和廢水的低排放的優化循環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為全市工業企業樹立了資源節約的示范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