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90 年代前后, 國內外的環境專家開始致力于探討裝備環境工程理論, 以突破單純用環境試驗作為產品質量把關的狹隘觀念。我國環境者于1992 年首次在原國防科工委召開的環境工作會議上發表了有關產品環境工程的論文, 初步論述了環境工程的內涵和推行環境工程的必要性;1995 年頒布的810E 的圖1(如何使用MIL -STD -810E)對制訂環境管理計劃和通過壽命期環境剖面來確定環境條件等思路進行了分析。經過近10 年的努力, 人們對環境工作的認識已有了很大提高, 并已認識到環境性是產品固有的質量特性, 必須通過早期設計納入產品;推行環境工程是確保武器裝備環境適應性和綜合效能的重要手段, 環境試驗只是裝備壽命期中環境工程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不是環境工程工作的全部。1997 年在貫徹GJB150 10 周年的研討會上, 原國防科工綜合計劃部殷鶴齡副部長關于《加強環境工程研究, 為提高武器裝備質量水平作貢獻》的講話、2000 年1 月頒布的MI L -S TD -810F《環境工程考慮和實驗室試驗》對于促進我國環境工程標準及其研究的發展和觀念的轉變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我國已制定了環境工程頂層標準GJB 4239《裝備環境工程通用要求》,并正在以環境工程技術為基礎設計新的標準體系;總裝備部技術基礎管理中心已經完成了以環境工程為基礎、側重軍方采購要求的《裝備環境工程標準體系》的制定工作, 國防科工委也正在組織專家致力于以“環境試驗與觀測”技術為主轉向環境工程技術研究工作。今年6 月初國防科工委在科工技[ 2001] 310 號文《國防科工委關于加強國防科技工業技術基礎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6 條)中明確提出要開展環境工程的各項工作, 以提高武器裝備的環境適應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