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埋固定硝化菌的亞硝化特性研究和系統調控
文件大小:0.19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4-02-15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亞硝酸鹽 水力停留時間 硝化效果   |
【摘要】 | 通過間歇式實驗得出亞硝酸鹽的積累率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規律, 以此為參考調控連續進出水情況下的水力停留時間(HRT),從而達到和保持最好的亞硝酸型硝化效果。 |
【部分正文預覽】 | 常用的除氮工藝是缺氧- 好氧工藝。其中硝化過程需經兩步完成, 即氨氮( NH3-N) 先被亞硝酸菌( 也稱氨氧化細菌) 氧化成亞硝酸鹽NO-2-N, NO-2-N再被硝酸菌轉化為NO-3 -N。隨著人們對硝化過程認識的入, 發現NH3-N 可以在被氧化成NO-2 -N后, 不經轉化為NO-3 -N 的過程就直接被反硝化菌還原為N2, 即亞硝酸型硝化[ 1] 。而這種過程的實現,能夠比傳統的缺氧- 好氧過程少消耗約25% 左右的氧, 40% 的碳源, 并且由于反應時間的縮短從而減小反應器的體積, 這對于高濃度NH3-N 廢水的處理具有更實際的意義。 有研究表明, 游離氨濃度, pH 值, 溫度, 溶解氧(DO) 是影響亞硝酸型硝化過程的主要因素。本實驗采用日立公司開發的高效包埋固定化硝化菌顆粒, 以高NH3-N 廢水為處理對象, 研究在流化床反應器內通過控制這些因素, 馴化使之成為亞硝酸菌為主占菌屬的系統這一過程。并進行間歇式實驗和連續實驗, 討論如何進行調控和維護, 以保持最優的NH3-N 去除率和亞硝酸型硝化效果。
|
|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