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安江模型[1]建立以來,不僅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國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2]。隨著分布式模擬技術的不斷發展, 新安江模型的核心內容產流和匯流,在分布式模擬系統的計算單元中廣泛應用。李致家等[3]利用DEM 柵格作為計算單元建立了基于柵格的分布式新安江模型。地形特征不但影響流域內的匯流過程,而且影響著徑流的形成特性[4-5]。文獻[6]提出了考慮地形坡度和計算單元特性的匯流參數計算方法,并得到了理想的模擬結果。在產流方面,新安江模型采用了張力水蓄水容量曲線[1,7]以統計學的方式考慮流域內下墊面特別是土壤特性的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容量曲線中有一個流域的平均參數,即流域平均張力水蓄水容量WM,WM 值可以通過率定等方法得到。WM 對模擬結果影響很大, 一方面影響到初始土壤濕度的計算結果,另一方面,在初始土壤濕度相同的條件下,直接影響到計算的產流量。
在分布式模擬系統中, 如何獲得各計算單元的WM 是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如果直接利用流域平均蓄水容量,等同于沒有考慮地形坡度對土壤特性,特別是土壤厚度對WM 或者說對產流的影響。本文以淮河流域上游大坡嶺水文站以上為研究區域, 就如何計算單元WM 進行初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