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聯網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資源效能
【中文關鍵詞】 | 水聯網 智慧水利 水資源效能   |
【摘要】 | 針對水資源供需系統的"動態性、關聯性、預期性、不確定性",以信息技術當前快速發展和應用的物聯網理論與技術為基礎,提出了水聯網及智慧水利概念。 |
【部分正文預覽】 | 摘要: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水量不足世界平均的1/3,時空分布嚴重不均,“水臟、水渾、水多、水少”問題突出,構成了我國水資源基本情勢[1-2]。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劇,極端水文氣象事件的頻繁發生,更加劇了我國水安全、糧食安全及生態環境安全的情勢[3 - 4]。2011 年中央一號文件從全局充分明確了新時期水利發展戰略定位,強調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及2012 年國務院三號文件,進一步強調了水利在現代農業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對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等做出了戰略部署。 水資源及其高效利用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農業水資源效率的提升,更是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中之重[5 - 8]。長期以來,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主要關注田間尺度的節水技術。然而,在氣候變化和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條件下,農業用水在變化環境下面臨著的不確定性增大,將極大增加灌區水資源系統調控的難度與風險,必須從流域層面著手解決[9 - 13]。在供給和需求兩端都面臨巨大變化的條件下,傳統的水資源管理范式難以滿足“供用水安全維系“和“利用效率與效益充分發揮”的需求。特別是由變化環境所導致的“水文一致性”的喪失,動搖了傳統的水資源分析理論方法的科學基礎[14 - 15],基于歷史長系列數據的水資源優化配置技術面臨嚴峻的挑戰。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