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研究現狀與展望
文件大小:1.04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3-12-09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 BMPs   |
【摘要】 | 綜述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主要包括:農業面源污染物流失特性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影響研究、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技術研究、面源污染模型研究以及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研究與實踐等。 |
【部分正文預覽】 | 目前, 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1]。研究表明, 農業面源污染即將成為我國流域污染的主要因素,我國七大水系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湖泊(水庫) 富營養化問題較為突出[2]。根據《2010 年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 全國年排放化學需氧量3028.96 萬t, 總磷42.32 萬t, 總氮472.89 萬t, 其中農業污染源排放化學需氧量1324.09 萬t,總磷28.47 萬t, 總氮270.46 萬t, 分別占全國總量的43.71%, 67.27%和57.19% [3]。近年來, 隨著太湖流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大量污染物排入水體, 導致太湖流域水質不斷惡化, 水質型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制約流域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隨著點源污染的逐步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對水環境的污染貢獻則逐年提高, 嚴重影響地表水環境的質量。因此, 如何科學地認識并有效控制和減少農業帶來的面源污染已成為我國當前亟待解決的科學應用問題。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