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二期雨水調蓄池整體設計后評估與優化建議
文件大小:0.55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3-12-09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雨水調蓄池 除臭 自動化控制   |
【摘要】 | 基于雨水調蓄池2006~2012年的第一手運行和管理數據,從容積標準、進水、放空、沖洗清淤、除臭和自動化控制模式等方面開展了雨水調蓄池的設計后評估,并結合調蓄池的長期實際使用效果,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設計和運行管理建議。 |
【部分正文預覽】 | 初期雨水污染是當前國內外困擾城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1,2]。雨水調蓄池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工程性措施,在德國、丹麥、美國等歐美國家已使用多年[3~9]。上海在國內先行、先試、先用,于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以下簡稱蘇二期)中建設了5座雨水調蓄池。自國內首座雨水調蓄池———成都路雨水調蓄池2006年投入使用以來,至2012年底,蘇二期雨水調蓄池已全部投入正常使用,發揮了較好的環境效應。近年來,對蘇二期調蓄池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工程效應設計匡算[10]、數學模型模擬[11]和污染減排評估[12,13]等方面。 本文基于蘇二期雨水調蓄池2006~2012年的運行和管理數據,從容積、運行模式(包括進水、放空和沖洗清淤模式)、除臭和自動化控制等方面開展了雨水調蓄池的設計后評估,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以期為后續調蓄池的規劃、設計和運行提供參考。 |
|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