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997 年的人口統計,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 200 m3, 但到2007 年時,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916 m3, 預計到2030 年我國人口達16 億時, 人均水資源量將降為1 760 m3 這一國際水資源警戒線。然而隨著工業化社會的不斷發展, 人均用水量卻逐年增高, 如何緩解這一矛盾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公元前3500 年, 希臘開始用污水灌溉農田。1967 年, 美國Burbank 將污水廠二級出水回用于電廠冷卻水, 經過消毒, 該水質接近淡水水質。截至2005 年, 澳大利亞污水再生比例占12%, 大概有500 座污水廠進行污水回用處理。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前提下, 為節約水資源而進行污水回用, 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污水深度處理工藝的研究。武道吉等在研究臭氧-過濾-活性炭組合工藝深度處理再生水時發現, 在臭氧投加量為3 mg / L, 活性炭柱濾速為8 m/ h, 臭氧和活性炭停留時間均為13 min 的情況下, 該工藝對CODCr、NH3 -N、濁度的去除率分別可達到36.12% 、27.33%、71.52%。王文正等[7] 在研究多介質過濾-精濾-納濾對苦咸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時發現, 當操作壓力為0.7 ~ 1.3 MPa, 產水量為5 m3 / h 時, 該工藝對TDS 和總硬度的去除率分別可達83.01% 和97.22%。深度處理工藝不僅要使出水滿足回用水水質標準, 還應尋求經濟最優化, 例如膜工藝出水如果僅用于城市道路澆灑和景觀用水等就會造成資源浪費。本文以邯鄲市某污水廠二級出水為研究對象, 通過試驗數據比較了混凝-沉淀-過濾工藝、混凝-沉淀-粗砂濾-活性炭工藝與混凝-沉淀-粗砂濾-精濾-納濾工藝深度處理效果, 計算3 種工藝出水中污染物的安全保障率, 結合污水回用標準和安全保障率對回用于不同途徑的城市污水確定了相應的深度處理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