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曝氣氧化溝除磷脫氮工藝的優化控制
文件大小:0.78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3-11-13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優化工藝 DO 回流量 污泥齡   |
【摘要】 | 采取加強對進水的管控、減小好氧段的容積、優化工藝運行參數(DO、回流量、污泥齡) 等措施后,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B標準以及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規定的二級排放標準。 |
【部分正文預覽】 | 南方地區大多數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偏低,碳源不足,與設計值存在一定的差距。采用微孔曝氣氧化溝工藝處理生活污水,在低負荷下出水COD、氨氮容易達標,但出水TP 往往偏高,甚至容易超標。為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甚至優于排放標準值,實現更加穩定、高合格率地排放,必須充分考慮如何利用現有的工藝條件來優化、完善運行控制策略,有效地提升運行管理水平。 微孔曝氣氧化溝工藝采用微孔曝氣形式,實現高效的供氧,其反應池呈封閉無終端循環流渠形布置。反應池內設厭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當污水進入厭氧區時,在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充分吸收揮發性脂肪酸( VFA) ,并以生物聚合物的形式儲存在細胞內,同時釋放正磷酸鹽。在好氧區,生化反應主要包括有機物的去除、硝化反應和聚磷菌的吸磷作用。在好氧環境下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的作用下產生硝態氮,確保了缺氧區反硝化的順利進行。同時聚磷菌大量吸收污水中的磷酸鹽并將其儲存在體內,從而降低了污水中磷的濃度,實現了除磷的目的。在缺氧區,反硝化菌將回流的硝態氮作為電子受體與作為電子供體的碳源和有機物進行反硝化反應,生成氮氣和水,達到脫氮的目的。 |
|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