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監測方法和儀器概述
文件大小:1.09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3-01-15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地下水監測 監測方法 監測儀器 水位 水質 出水量 水溫 監測資料   |
【摘要】 | 地下水主要監測要素有地下水位、水溫、水質、出水量,有時還按需要進行地下水流速流向調查。總結 了地下水水位、水質、水溫、出水量等的監測要求,監測方法和儀器的應用狀況、性能,簡要分析了地下水流速 流向的監測調查方法,以及地下水監測資料的收集、記錄和傳輸,并對國內外各監測方法和儀器作了簡略比較。 比較結果說明:目前國內目前觀測地下水的自動化程度很低,應用的儀器設備簡單;國內外先進的自動監測儀器 可以自動測量記錄地下水觀測數據,并構成數據自動收集系統。 |
【部分正文預覽】 | 地下水水位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地下水監測要 素,地下水水位一般都以“埋深”進行觀測,再得 到水位。 按SL183-2005《地下水監測規范》要求,人 工觀測時,“兩次測量允許偏差為± 0.02 m;水 位自動監測時,“允許精度誤差為± 0.01 m”。 在其附錄中對傳感器規定“組建系統應選用3 級以 上設備”,3 級精度的水位計水位誤差是± 3 cm (10 m 水位變幅范圍內)[1]。在SL360-2006《地下 水監測站建設技術規范》中規定“水位監測誤差應 為± 0.02 m”[2]。 測量地下水水位的儀器并不比測量地表水位的 水位計先進。使用條件中有利的方面為:水體的 地下環境比較穩定,水位變幅較慢(除抽水試驗 外),水質也比地表水好;不利的一面為:埋深可 能很深,測井管可能很小。 |
|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