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城濱海鹽堿地綠化給排水設計
文件大小:0.47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1-07-26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鹽堿地 地下濾水管網排鹽法 透水盲管 塑料檢查井   |
【摘要】 | 臨港新城為典型濱海鹽堿地,其綠化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盡快改良土壤,降低土壤含鹽率,保證苗木的成活和生態效果,排水脫鹽改良土壤、苗木種植、特殊養護等是綠化工程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該工程綠化設計選用了地下濾水管網排鹽法,介紹了給排水專業設計中的注意事項。 |
【部分正文預覽】 | 臨港新城位于東海之濱, 為較典型濱海鹽堿地,鹽分來源主要為海水,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對海港新城一期土壤的測試結果表明: 港城土壤質地總體偏粘, 土壤酸堿度偏高, 59 14% 土壤 pH 為8~ 8 5, 屬堿性土壤, 3978%土壤 pH 為 8 5~ 9, 屬強堿性土壤; 土壤有機質總體含量不高, 86%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小于 20 g/ kg; 土壤離子濃度、鹽分總量大小相差懸殊, 正常土壤鹽分總量為 05~ 1 g/ kg,最高可達 8 1 g/ kg, 在高鹽分土壤的鹽分組成中,80%以上是對園林植物生長有害的氯化鈉。 由于鹽堿地土壤內大量鹽分的積累, 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狀的惡化: 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密度大、板結緊實、土溫上升慢、土壤中好氧型微生物活動性差、水分釋放慢、滲透系數低、毛細作用強, 更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的加劇。這對園林植物的生長十分不利, 尤其是影響新栽植物的新根萌發。鹽堿對植物的危害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土壤含鹽量過高, 尤其在干旱季節, 會傷害植物細胞、胚軸組織; 影響植物正常營養吸收; 影響植物的氣孔關閉造成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結合附近已有資料, 該地區自然狀況可以概括為, 土體含鹽量高、地下水位高、土壤 pH 高、有機質含量低; 風速大、蒸發量大、地下水礦化度大。因此鹽堿地綠化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盡快改良土壤, 降低土壤含鹽率, 保證苗木的成活和生態效果、排水脫鹽改良土壤、苗木種植、特殊養護等是綠化工程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