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澇災害論協調人地關系減災對策
文件大小:0.26MB
格式:pdf
發布時間:2011-03-15
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協調人地關系 減災對策 特大洪澇 江淮流域洪澇 水域環境 洪澇災害 里下河地區 洪水 荊江 太湖流域   |
【摘要】 | 影 響洪澇災害的因素和采取的防治對策很多, 而提高洪澇預報精度等, 是長期研究的難題。 |
【部分正文預覽】 | 本世紀70年前,全球因災害每年經濟損失400億美元,其中40%是洪澇災害損失.1988年我國發生洪澇災害62次,居20多個常見災種之首位,經濟損失254億元,占災害總損失的54%.江淮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和產業密集地區.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地區,以約占全國1/7的土地,1/4的人口,提供了1/3以上的工農業產值.位于長江下游南翼的太湖流域,人口眾多,城鎮密集,士地面積僅占全國0.4%,人口占3%,而工農業產值竟占全國1/6.江淮丘陵和里下河地區又是我國重要的能源、鋼鐵和商品糧基地.因而防治江淮流域洪澇災害,具有特別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
||
【打印本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