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為了滿足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和日常環境管理中污泥量申報數據審核的技術需求 ,在分析污泥產生機理與來源構成的基礎上 ,以 SS去除量、 COD去除量、絮凝劑使用量以及混合液f值等為自變量 ,建立了基于常規運行數據的污水處理廠污泥量核算方法。通過模擬試驗、 典型實測和理論推算等方法 ,分別測算了相應的化學污泥產率系數、 揮發性污泥產率系數和污泥消化減量系數。典型污水處理廠驗證結果表明 ,該方法的核算誤差基本在 ± 30%以內 ,具有較好的準確性。 |
【部分正文預覽】 |
剩余污泥量核算為污水處理工藝設計的重要內容 ,國內外已有一系列的規范方法 ,諸如國際水質協會 ( I AWQ)在 AS M系列模型中的數學模型法、 德國排水技術協會 (AT V)在城市污水設計規范中的污泥齡法 ,以及我國現行設計手冊、 規范中的污泥負荷法等,但是這些方法均是為指導污水處理工藝設計而建立的 ,不僅參數眾多、 方法復雜 ,而且核心輸入條件是污泥齡或污泥負荷等設計參數而非實際運行數據 ,難以滿足以污染源管理為目的的污泥量核算需求。筆者以全國范圍內的典型樣本實測為基礎 ,結合模擬試驗和理論推算 ,建立了基于污水處理廠常規運行數據的污泥量核算方法 ,并測算了相應的系數。該成果已應用于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 ,也能夠為今后的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