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0 引言
《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 GB 5749 —2006) 于2007 年7 月1 日開始實施,標準中對濁度的限值有較大的修訂,由3 N TU 降至1 N TU ,即供水企業(yè)通過輸配水管網(wǎng)送至各家各戶的水龍頭出水濁度必須≤1 N TU 。目前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比較嚴重,原水水質普遍惡化,而人們對水質的要求又不斷提高,因而對供水企業(yè)的生產運營、水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惠州市自來水總公司成立于1962 年,現(xiàn)總供水能力為70 萬m3 / d ,供水服務人口103 萬,服務面積超過110 km2 。目前共有3 座給水廠:橋東水廠始建于1984 年,近年全面改造建成規(guī)模為12 萬m3 / d ;河南岸水廠1991 年底建成投產,現(xiàn)供水能力為18萬m3 / d ;江北水廠現(xiàn)供水規(guī)模為40 萬m3 / d ,首期(20 萬m3 / d) 建成于1999 年。均采用絮凝—沉淀—過濾的常規(guī)處理工藝。取水點設置在東江的惠城區(qū)段,屬于水利樞紐工程形成的水庫水源。惠州市自來水總公司根據(jù)現(xiàn)有的常規(guī)工藝條件和設備,近期選擇以控制濁度指標強化常規(guī)處理工藝作為貫徹落實“新國標”的工作重點,遠期進行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的建設。在生產運行中進行工藝改造,強化各處理單元的功能,盡可能降低出廠水濁度,最大限度地去除水中有機物,保證水質安全。
1 強化混凝
橋東水廠于2004 年進行改造重新啟用后,由于吸水泵房進水量波動幅度較大,有時混合效果不甚理想,礬花較輕,沉后水濁度在8 N TU 左右,因此需采用強化混凝的措施。
原投藥混合采用安裝在管內的異徑漸縮管,水頭損失約為0. 3 mH2O。改造措施是在絮凝池進水管D N800 進口處加裝1 臺簡易的混合器,見圖1 。
運行時,流速急劇變化,混合器內抽吸成局部負壓,使加入的混凝劑在很短的時間內與水充分混合,混合時間10~20 s。工程采用長0. 8 m D N800 短管,在其內壁焊接24 片螺旋形葉片,水流通過混合器,產生反向渦旋及交叉流動,以達到充分混合的目的,使絮凝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