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1 城市污水處理發展趨勢及面臨的問題隨著城市污廢水集中處理率的不斷提高及產業結構調整、工業集約化的發展,未來的重點污染源控制將逐步轉為以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處置為主。
常州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是著名的江南水網城市。市區總人口約250 萬,在江蘇經濟發展中處于第一集團軍的地位。至2005 年,市區已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6 座,總處理能力66. 5 萬m3 / d ; 另外,各工業園區還建有5 000 m3 / d 以上規模的工業廢水處理廠7 座,總處理能力13. 1 萬m3 / d。各類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標準均不低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18918 —2002) 一級B 標準。
根據《常州市城市排水規劃》(2004~2020 年)預測:2010 年及2020 年常州市城市污水量分別約為122 萬m3 / d、169 萬m3 / d 。為適應城市發展要求,規劃將再增擴建若干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近期達105. 75 萬m3 / d ,遠期達156. 5 萬m3 / d。20 世紀90 年代初,常州市就開展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江可行性研究,逐步確立了“尾水實行
達標排江、排河,資源化利用結合,以排江為主”的戰略思想,并申報排江總量80 萬m3 / d。但隨著國家對長江生態保護的日益重視,長江沿岸城市的污水排江總量受到越來越嚴格的控制。按江蘇省水利廳“關于常州市城市污水處理尾水排放口規模的審核意見”,核定常州市市區排江總量僅為40 萬m3 / d。
受長江、太湖水源保護區南北兩面夾擊,再加上當前污水再生利用事業缺乏較完整的法制與機制體系保障,污水再生利用理念得不到普遍的重視,常州的城市污水缺少出路,眾多污水處理廠尾水被迫排入內河,就地利用河網的水環境容量來消納。
然而,由于常州市區河網水文特征為水面比降小、流速滯緩,流向受長江和太湖水位的影響,水環境容量十分有限,自凈能力差,污水極易在其中積存回蕩。典型的例子就是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問題,該廠位于常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尾水排放量為15 萬m3 / d ,排入澡港東支河。大量的尾水排放使得澡港東支河水質長年呈劣V 類,并擴散至下游的北塘河,時而倒灌進入中心城區的關河。該尾水污染問題不僅讓沿岸群眾怨聲載道,同時也極大影響了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效果。如何對污水處理廠尾水處置進行優化是常州市城市水環境治理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