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微生物吸附在金屬表面后 ,新陳代謝活動會產生粘 稠 的 細 胞 外 高 聚 物 ( extracellularpolymersubstances,EPS ) ,EPS由高聚糖及蛋白質、糖蛋白組成 ,有一定的強度和黏度 ,在金屬表面有較好的附著性 ,微生物包藏于 EPS中 ,在金屬表面與液體環境之間形成凝膠相 ,即生物膜. 海藻酸鈉是從褐藻類海帶或馬尾藻中分離出來的由L2甘露糖基和α2L2葡萄糖基通過 1,4 2糖苷鏈連結而成的線狀共聚物[1~3],與 EPS具有類似性質. 銅管由于其優良的傳熱、耐腐蝕性能而被廣泛用于機械冷卻系統和飲用水系統 ,然而 ,水質的變化對銅管的腐蝕影響很大 ,特別是在軟水中“, 藍水”現象較嚴重[4]. 近年來 ,關于水質、管齡、停留時間、緩蝕劑對銅管腐蝕以及腐蝕副產物的釋放影響[5,6],是很活躍的研究領域. 為了延緩銅管的腐蝕 ,人們常用硅酸鹽、磷酸鹽等作為緩蝕劑[7],但水體質量對緩蝕劑的使用效率有重要影響 ,對于水中無機物對銅管P硅酸鹽緩蝕作用以及銅釋放影響已有許多報道[8~11],而有機物對銅管P硅酸鹽緩蝕作用以及銅釋放的影響還很少見報道. 因此 ,本試驗以海藻酸鈉模擬 EPS,研究了在銅管P硅酸鹽體系中 ,軟水中的 EPS對溶解性銅釋放行為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