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水工業網 > 論文 > 論文搜索
介紹 | 評分 | 閱讀次數 | 發布日期 |
BPAC 對超濾膜處理微污染源水過程中膜污染的控制
簡介: 以超濾技術為核心的組合工藝作為微污染源水處理的一項新技術,引起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1]。但超濾膜不能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且存在膜污染的問題[2]。 |
167 | 2017-5-2 |
飲用水源中重金屬鎘去除的工藝技術試驗
簡介: 以模擬受重金屬鎘污染的飲用源水為研究對象,觀察了常規混凝沉淀技術、化學沉淀與常規混凝沉淀聯用技術以及化學沉淀與強化混凝沉淀聯用技術對鎘污染源水的處理效果。 |
117 | 2014-7-2 |
樂果微污染原水的堿解-活性炭處理研究
簡介: 在去除模擬污染源水中樂果的實驗室和中試試驗中,考察了p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對去除效果的影響。 |
114 | 2013-8-23 |
不同污泥回流工況下沉淀池的生化凈水效果對比研究
簡介: 微污染源水經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后,出水中攜帶的硝化細菌和異養細菌等微生物在后續沉淀單元產生的生物作用使沉淀池凈水效果得到強化;通過采取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措施,使得生物凈水效果得到進一步強化。對比試驗期間... |
147 | 2013-7-31 |
臭氧協同活性炭纖維與硫酸鋁混凝處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簡介: 以受污染的桂林兩江四湖水為研究對象,通過靜態試驗確定其適宜的臭氧、活性炭纖維和硫酸鋁的投加量。當預臭氧投加量為2~2.5mg·L^-1時,臭氧與水接觸時間為10min,ACF與Al2(SO4)3,聯合... |
136 | 2013-7-22 |
絮凝體分形維數影響因素的研究
簡介: 研究了微污染源水的流量、絮凝劑投加量等因素對絮凝體分形維數的影響,用聚合氯化鋁(PAC)做絮凝試驗,觀察絮凝體的電鏡照片并計算了絮凝體的分形維數,結果表明:當流量從低于設計流量的25.00%逐漸增加到... |
170 | 2013-6-16 |
高錳酸鹽復合藥劑預氧化對微污染源水的凈化效果
簡介: 以微污染湖水為原水,考察了聚合氯化鋁( PAC) 單獨投加以及與高錳酸鹽復合藥劑( PPC) 聯合投加時原水經混凝沉淀后的除污效果。結果表明,PAC 與PPC 聯合投加能有效降低沉后水的色度、濁度、有... |
161 | 2013-4-26 |
揚水曝氣條件下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微污染源水
簡介: 自行設計和初步建成了揚水曝氣器與生物接觸氧化聯合工藝系統,并應用于北方某城市微污染源水的預處理:通過動態試驗,對生物接觸氧化預處理效果進行了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在水溫為10~25℃條件下... |
107 | 2013-3-23 |
生物接觸氧化預處理微污染源水
簡介: 采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對廈門湖邊水加的微污染的源水進行了預處理中試,實驗裝置采用YDT彈性填料,通水操作為連續和半連續。 |
142 | 2012-12-6 |
KMnO4與PAC聯用預處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簡介: 為探尋微污染源水的預處理工藝,進行了高錳酸鉀與活性炭聯用去除運河水體中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的試驗研究。 |
134 | 2012-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