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水工業網 > 論文 > 方案搜索
介紹 | 閱讀次數 | 發布日期 |
共青生態小區雨水資源化系統規劃設計
簡介: 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是20 世紀90 年代初德國興起的一種雨水綜合利用系統。根據生態學、工程學及經濟學原理,通過人工設計,依賴水生植物系統或土壤的自然凈化作用,將雨水利用與景觀設計相結合,從而實現環境... |
0/296 | 2020-12-26 |
對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工藝設計技術關鍵的探討
簡介: 人工濕地是通過模擬自然濕地,人為設計與建造的由基質、植物、微生物和水體組成的復合體,利用生態系統中基質一水生植物一微生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處理l】]。 |
0/305 | 2020-11-10 |
濱海電廠溫排水污染生態影響評估方法
簡介: 目前,國外關于溫排水的模型研究以及溫排水中余氯和溫升對浮游動植物、底棲動物單方面的研究比較多。美國、西歐、前蘇聯等國家早在20 世紀40 年代就開展了有關研究溫排水的環境影響研究[3]。 |
0/358 | 2020-11-5 |
水生植物在城市水體富營養化生態修復中的應用探討
簡介: 隨著我國城市人口急劇增長和工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城市水體的富營養化日益加劇,已經成為嚴重的城市環境生態問題。 |
0/181 | 2020-10-14 |
地表水中浮游植物葉綠素a的測定
簡介: 葉綠素a是反映水體初級生產力的重要指標,也是湖泊富營養化評價的重要參數。測定葉綠素a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譜法… 、熒光光度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
0/377 | 2020-8-21 |
改性廢磚對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簡介: 氮和磷能刺激藻類的生長,造成水體富營養化。人工濕地除氨氮簡單經濟,它主要依靠濕地中的基質、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來完成,因具有處理成本低、操作簡單等優點近年來應用廣泛[1]。 |
0/265 | 2020-3-4 |
績溪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探索
簡介: 人工濕地系統凈化技術的運行機理是: 在一定的填料上種植美人蕉、富貴竹等根系發達、喜濕的植物, 將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類似于沼澤的濕地上, 當污水流過人工濕地時, 經沙石、土壤過濾, 微生物降解. |
0/264 | 2019-12-22 |
陜西三原縣地熱發育特征及成井條件
簡介: 二疊系上統(P:):該區前第三系地層主要為二疊系上統。包括上石盒子組和孫家溝組。以雜色、灰綠、淺灰色砂巖為主,夾中~ 細粒砂巖和泥巖層,底部為中一粗粒砂巖,含植物化石,厚度78~275 m。 |
0/296 | 2019-12-16 |
影響總氮空白吸光值的因素探討
簡介: 總氮是指能測定的樣品中溶解態氮及懸浮物中氮的總和,包括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無機銨鹽、溶解態氨及大部分有機含氮化合物中的氮[1]。水體中含氮量過高會造成各種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使水體呈現富營養化狀態。 |
0/258 | 2019-11-15 |
一株腐植酸降解菌的篩選及其對腐植酸 微污染水的凈化效果
簡介: 目前,已有用生物法去除腐植酸的研究報道,如Yanagi 等[6]研究了真菌對不同種類腐植酸的脫色性能,指出真菌對腐植酸的脫色性能取決于腐植酸本身的化學性質,并隨著碳水化合物濃度的增加而上升. |
0/300 | 2019-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