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資源正面臨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土地整理已成為協調人地關系、實現耕地保護目標、促進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當前,我國土地整理的實踐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效。然而,由于土地整理在中國起步較晚,相應的理論基礎研究尚不完善,所以目前土地整理的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生態環境問題。近年來,我國學者圍繞土地整理的生態環境影響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明顯成績。在這些研究中,有的從宏觀上論述了土地整理項目的生態環境效益及評價;有的分析了土地整理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探討保護生態環境的土地整理模式;有的在土地整理實施前對項目區的生態環境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確定不同分值下各類土地單元的具體土地整理措施。綜觀這一領域的研究現狀,對土地整理實施后給所在區域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進行定量化評價的研究還比較少,尚未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也缺少相應的評價標準及方法。本文在對山東寧陽縣土地整理實踐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嘗試建立了一套土地整理區域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并構建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模型進行比較分析,然后在縣域尺度下經評價應用取得較好效果,旨在對土地整理區域生態環境影響的定量化評價進行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