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正文預覽】 | 中試以污水廠二沉池出水為原水,處理規模為6 m3/h,濾速為7.5 m/h,洗砂排污量為進水量的5%,砂循環量為0.172 m3/h,經過18 d的運行,出水COD和SS濃度分別穩定在50和10 mg/L以下,出水水質對環境生物的威脅明顯降低,表明活性砂過濾中試裝置啟動成功。
正文:
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工業化發展速度較快,城鎮污水排放量逐年提高,為滿足日益提高的排放標準,大部分現有污水處理廠都需要升級改造。目前,廣泛采用的污水深度處理工藝主要有混凝沉淀、活性炭過濾、膜分離技術等[1,2]。其中,混凝沉淀法需用到混凝劑、助凝劑和加藥設備,處理、運行成本高,污泥產量大; 活性炭過濾法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但存在運行成本較高和再生步驟繁瑣的問題; 膜分離技術的出水水質好、占地省、產泥少、管理方便、運行穩定,但其對預處理要求較高,并且成本也高,膜存在物化方面的耐久性及壽命問題。活性砂濾池不同于其他深度處理過濾工藝,其采用深層過濾,集混凝、沉淀、過濾于一體,無需停機反沖洗,出水效果更穩定,控制更為簡單,非常適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3,4]。廣東省某市政污水處理廠采用A2 /O工藝,出水水質僅能滿足國家一級B 排放標準,為使其達到國家一級A 排放標準,擬采用活性砂過濾技術對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為此,筆者進行了活性砂過濾工藝的中試啟動研究,以期為該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工程提供技術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