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表明:CPAM用于造紙污泥調質脫水時吸附架橋作用大于電中和;當與APAM或NPAM復合使用時均能節省CPAM的用量;與APAM復合時對脫水能力的改善效果要好于與NPAM復合時的,但在使用過量的情況下不利于污泥脫水,而此時使用NPAM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小于使用APAM。
正文:
制漿造紙過程廢水排放量大,廢水須經處理才能排放,廢水處理過程中也產生了大量污泥,這些污泥含水率高、流動性好、體積龐大,如何處置已成為造紙企業普遍面臨的難題。目前,造紙污泥基本上進行填埋處理,即含水率為96%~98%的污泥,加入調理劑調質,經機械壓榨使其含水率降至70%~80%后外運填埋。污泥外運填埋不僅占據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滲濾液對地下水的污染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對造紙污泥進行焚燒成為處置造紙污泥的重要方向之一。
造紙污泥有機物含量高、成分相對簡單,是比較適合于焚燒的污泥之一。與填埋相比,焚燒可實現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以及資源化,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但焚燒處置對污泥的處理要求更為嚴格,主要體現在焚燒要求更低的含水率以及消除焚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污泥采用無機藥劑調質時,不僅產泥量大,而且影響污泥的熱值,另外添加的無機藥劑在焚燒時可能對焚燒設備產生腐蝕。近年來,采用有機高分子絮凝劑調質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價格昂貴,加藥成本相對較高。
筆者以廣州造紙廠廢水處理后混合污泥為研究對象,采用陽離子聚丙烯酰胺( CPAM) 單獨或與陰離子聚丙烯酰胺( APAM) 、非離子聚丙烯酰胺( NPAM) 復合調質,通過測量不同調質方案的比阻來比較脫水能力的差異,并從脫水效果及加藥成本方面綜合考慮,找到最佳的調質方法。 |